|
仿古青磚闡述磚的排列組砌
磚在建筑上的運用,對我國建筑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除了作為承重和維護材料之外,磚的裝飾作用也不容忽視。在以磚為材料的建筑中,不同的砌筑形式創造出不同的裝飾效果。
墻面的磚縫排列
古建墻體磚的擺置方式有臥磚、陡板、 空斗和線道磚(又叫線道灰)幾種。線道磚(線道灰)又叫“馬尾兒”。上述各種方式中以臥磚墻常見,其磚縫形式也多,有十字縫、三順一丁(又叫三七縫)、一順一丁(又叫做丁橫拐或梅花丁)、五順一丁、落落丁。
明清官式手法中又以十字縫和三順一丁常使用。地方建筑中以十字縫、多順一丁和多層一丁等幾種形式為常見。江南地區主要有扁砌、實滾(立砌)、斗子(空斗)以及這三種式樣的混砌式樣。
臥磚的磚縫形式
十字縫是每層磚都砌條磚的排磚方式。這種排磚方式是自古以來就經常采用,且在各地的建筑中使用為普遍的一種排磚方法。與其他排磚方法相比,十字縫砌體的內外拉結問題需注意解決,否則會形成里外兩張皮。即使如此,十字縫還是一直被普遍使用,其原因是:這種砌法全部以長身面露明(轉角處除外),因此是省磚的一種作法;其次,古代自磚出現以后,在很長的時間里,墻體-直是采用里外不同用料的 砌筑方式,磚料主要用在更需要防雨的墻外皮。
(a)十字縫,(b)三順一T,(c)一順一T,(d) 五順一T,(e)落丁,(f)多層一丁(地方手法)
對于內、外采用不同砌筑材料的墻體而言,外墻的丁磚越少就越方便砌筑。再者,對于以木結構為受力體系的中國建筑而言,理論上墻體只是作為圍護結構,因此砌體的拉結問題較之承重墻來說是可以簡化的。十字縫作法多用于檻墻、冰盤檐,也常用于墻體下堿或上身。山花、象眼等用磚量較少的墻體也常用十字縫排磚法。由于十字縫擺法是各種擺法中磚縫數量少的,而干擺砌法的墻面效果以看不出灰縫為佳(講究的要做成“塊玉兒”), 磚縫越少干擺就越好做,因此干擺作法多采用十字縫擺法,除非特別講究時,一般極少采用三順一丁或一順一丁擺法。十字縫作法如處理不當,磚的拉結往往存在問題,一般的解決方法是隔層做“抽條”(把磚開成窄條),或在磚內做“暗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