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古青磚闡述古建筑中墻體底層的處理
? ?墻體抹灰
? ?在古建筑工程中,大多數(shù)糙磚混水墻、背里、軟心做法等,都需要在已砌磚墻的表面進行抹灰,常用的抹灰做法有:靠骨灰、泥底灰、滑秸泥、壁畫抹灰、紙筋抹灰和抹灰做縫等。
? ?一、靠骨灰
? ?靠骨灰是指直接在磚的墻面上涂抹二——三層麻刀灰的一種工藝,也是抹灰工藝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按其顏色分為:淺灰色的月白灰、灰黑色的青灰、紅色的葡萄灰以及白麻刀灰和黃灰等。
? ?清式靠骨灰的做法,同現(xiàn)代抹灰相似,其操作過程為:基層處理——打底灰——抹罩面灰——趕扎刷漿。
? ?1、處理基層
? ?在抹灰前要對磚墻面進行濕潤、填補、釘麻等處理。
? (1)濕潤墻面:即用清水澆濕墻面,以利于灰漿與墻面的粘結(jié)。要求灑勻澆透,使磚的表面充分濕潤。
? (2)墻面填補:即對墻面灰縫脫落處,應(yīng)鑿掉舊灰補上麻刀灰;將局部磚面缺損或酥堿的部分去掉,用麻刀灰補平。
? (3)釘麻處理:這是對要求比較高的抹灰所增加的一種處理,即將麻絲纏繞在釘子上打入灰縫內(nèi),釘子之間的距離以便于麻絲纏繞為準,錯開布置,待抹灰時將麻絲分散鋪開織成網(wǎng)狀。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先釘釘,后纏麻絲按網(wǎng)狀拉結(jié)。
? ?2、打底灰
? ?即在基層處理基礎(chǔ)上抹一層找平灰,此層一般用大麻刀灰,要求平整嚴實。抹灰厚度為3——5分(約1——1.6CM).
? ?3、罩面灰
? ?待底灰干至七層左右,再抹一層大麻刀灰,即罩面灰,要求搓平抹光。有刷漿要求的,可在抹完后馬上刷一遍漿,用木抹子搓平,隨后用大鐵抹子光面叫“趕扎”。
? ?4、趕扎刷漿
? ?當罩面灰全部抹完后,要用鐵抹子進行反復趕扎,一般為“三漿三扎”,即刷一次漿趕扎一次,往返三次。趕扎次數(shù)越多,灰的密實度就越高。抹紅灰和黃灰墻面時,后1——2次刷漿后一般不再趕扎;抹青灰墻面時應(yīng)刷一次趕扎一次。
? ?二、泥底灰
? ?泥底灰是指用素泥或摻灰泥打底,麻刀灰罩面的一種抹灰。一般多用于小式建筑或民居建筑上,施工工藝參照以上所述進行處理。
? ?三、滑秸泥
? ?滑秸泥是用素泥或摻灰泥拌合麥稈而成的抹灰工藝,俗稱“抹大泥”。
? ?四、壁畫抹灰
? ?五、紙筋灰
? ?六、抹灰做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