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磚青瓦生產廠家闡述屋面鋪設小青瓦,筒瓦的工藝做法
1、根據屋面所需將瓦片運至屋面,底瓦及筒瓦按比例放置,筒瓦18%-20%,底瓦72%-80%,分壟堆放。
2、筒瓦屋面分為(四方亭、多角亭、搭頂、廳堂、大殿),形式不同,瓦規格不同。四方亭和多角亭底瓦采用20cm*20cm*1.3cm,筒瓦采用22cm*12cm(10寸),走廊、平房、圍墻也可以用此類規格;搭頂、廳堂底瓦采用20cm*20cm*1.3cm,筒瓦采用28cm*14cm(12寸),大殿采用斜溝瓦做為底瓦24cm*24cm*1.3cm,筒瓦采用29.5cm*16cm(14寸)。這類規格一般為明清時期,其他朝代的古建筑還有其他不同規格尺寸。在江西仿古2000定額中,是按以上尺寸列項的,實際工程中如果有不同規格,可以換算。
3、在瓦件運至屋面的同時,由泥工按操作經驗進行配制紙筋石灰漿,軟硬應適宜,水分適中。在已經做好的屋面上由技術主師傅畫好底瓦檔距,做到上下垂直90°,脊部由泥工A負責架線,檐口滴水部由泥工B負責拉線,使脊部與檐口部以棉線連接,各勾頭滴水進出必須整齊,滴水瓦需要離開封檐板2cm~5cm,防止雨水對木作的腐蝕。瓦作鋪設的順序應由下至上,由右往左,為了防止風吹動棉線,在拉線上可以固定若干個鐵釘,使其形成和屋面相同的弧形,每一壟由一個泥工鋪設,在拉好的線下鋪灰漿,底瓦鋪在灰泥面上,鋪設底瓦小頭向下,大頭向上,蓋瓦大頭向下,小頭向上,方便流水。高低彎曲均要依線,用目測法在檐口腳手架上自下往上觀望是否平直,做好的瓦楞,用直楞板(這就是定額蓋瓦含量中的一般木成材腳手板)通長連接,中間接頭托緊,底瓦由線來控制弧度和彎曲,整條底瓦全部做好后,在底瓦蓋瓦擋墊上碎瓦片固定,使其不得松動。在每兩楞底瓦的溝槽內糊上通長灰泥,使楞間灰泥厚度于蓋筒瓦寬度一致。由經驗泥工A先安裝好勾頭,上下拉線后在上面蓋筒瓦,上下瓦接縫應密實,且安裝時在瓦頂頭上披上灰漿,防止縫道滲水。蓋筒瓦高低尺寸及左右彎曲通常由直楞板控制,使得蓋筒垂直平整,形成瓦楞一條線。
4、各類筒瓦屋面規格不同,操作方式一致,對于坡度大的屋面,一定要嚴格按照營造之法。
1、根據屋面所需將瓦片運至屋面,底瓦及蓋按比例放置,蓋瓦55%-60%,底瓦35%-40%,分壟堆放
2、小青瓦屋面分為(四方亭、多角亭、走廊平房、廳堂、大殿),形式不同,瓦規格不同。四方亭和多角亭底瓦采用20cm*20cm*1.3cm,蓋瓦采用16cm*16cm*1.1cm,走廊平房和廳堂底瓦采用20cm*20cm*1.3cm,蓋瓦采用16cm*16cm*1.1cm,大殿底瓦采用斜溝瓦24cm*24cm*1.3cm,蓋瓦采用20cm*20cm*1.3cm。這類規格一般為明清時期,其他朝代的古建筑還有其他不同規格尺寸。在江西仿古2000定額中,是按以上尺寸列項的,實際工程中如果有不同規格,可以換算。
3、小青瓦的鋪設做法與筒瓦做法大同小異,區別在于底瓦和蓋瓦的搭設長度不得小于整瓦長度的2/3,也就是俗稱的“搭七留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