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建青磚闡述磚瓦泛霜的原因
泛霜的形成是由進入制品的可溶性鹽類被制品毛細管系統中的水分所溶解而開始的。磚瓦制品內的可溶性鹽遇水后溶解,通過微孔結構被帶到制品的表面,隨著水分的不斷蒸發,可溶性鹽就沉積下來,即為泛霜。
這四個因素同時起作用,是泛霜形成的基本條件,即:可溶性鹽、水、多孔體系和干燥的外部環境。
如何消除泛霜的磚瓦
泛霜的磚瓦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其實用性能還會降低,那我們該如何消除呢,接下來給大家推薦幾個小方法,讓你的磚瓦回歸本色。
(1) 嚴格控制原料中的含硫量
硫一般以化合狀態存在于原料 (尤其是煤殲石原料) 和燃料之中 , 最常見的是二硫化鐵(FeS2) 和硫酸鈣CaSO4 ·2H2O),前者俗稱黃鐵礦,后者俗稱石膏。在高溫焙燒條件條下,磚瓦制品內會生成一定量的可溶性硫酸鹽。
為了保證制品質量,要求原料中含硫量不大于1%。應盡量不用含硫量高的煤矸石原料和含硫量高的燃料。鑒于粉煤灰已被燃燒過一次,硫已基本脫盡,因而利用粉煤灰作原料不但可變廢為寶,而且無泛霜之虞。重慶地區的一些煤稈石磚廠的原料含琉暈高達5%左右,制品泛霜嚴重,質量很差,出現起粉、脫皮、掉屑。為了減輕泛霜,有條件的廠家往往摻入一定比例的頁巖混合使用。
在外燃煤中摻些石灰脫硫,可降低煙氣中的SO2或SO3含量,從而也減輕制品泛霜的程度。
(2)原料風化(或用水浸泡)
將原料堆放在露天風化,不但可改善其生產磚瓦的工藝性能,而且由于雨水的沖洗,可溶性鹽也被消除一部分。
新疆石河子市某磚廠采取 “大水浸泡土場排水洗堿法” 獲得良好效果。即使土場連續注水、排水三次,土中的可溶性鹽也能排除干凈。
(3)增加制坯原料的細度
原料粒度越細,越有利于高溫焙燒時脫硫,則制品泛霜越輕;反之原料粒度越粗,越不利于高溫焙燒時脫硫,則制品泛箱越重。
(4)適當提高焙燒溫度
在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制品的焙燒溫度。某廠試驗提供以下數據;焙燒溫度為950℃時,脫硫率僅為全硫的50%左右;而焙燒溫度為1050℃時,脫硫串可達全硫83%左右。脫硫越多,則泛箱越輕。但要預防燒成溫度過高而導致制品粘連、變形。
另外,硫酸鎂在971℃時,成不溶于水只需一小時,即可與二氧化硅充分反應生的硅酸鎂而永不泛箱。硫酸鈣則需在1097~1117℃時才能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鈣
(5) 磚瓦的后處理
磚墻砌成后 , 如磚塊內或磚砌縫所使用的水泥砂漿中有可溶性鹽存在 , ?經滲水后溶出,會導致磚墻風化脫皮。預防的措施一般采用 “西微士德法”:先用80﹪的鉀肥皂水溶液涂于磚墻表面,干燥后再涂57%的明礬水溶液,待其干燥后再重復涂幾次,形成由兩液化合而成的不溶性皮膜,以作保護;還有一種 “庫爾曼法”: 先涂水玻璃溶液,待干燥后再涂氯化鈣水溶液,形成由兩液化合而成的不溶性皮膜,亦可保護表面。另外,這種做法還能使墻體著色。
總之,采取全面防水處理,防止水分入侵,以阻止泛霜出現。
另外,可使用泛霜清洗劑,該清洗劑是由非離子型的表面活性劑及溶劑等制成的無色半透明液體,對與墻體表面泛霜的清洗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使用前應做小樣試塊,以檢驗效果和決定是否采用。
還有一種簡單的做法,就是將墻體每天用水沖洗一次,直至不再泛霜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