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古青磚闡述古人云:“無雕不成屋,有刻斯為貴”。中國古人素來喜愛運用雕刻的元素,為安身立命之處增添的風景線。無論是遠古時期石頭洞穴里的圖騰,還是簡潔淳樸民宅中雕刻精美的青磚灰瓦,又或者恢弘大氣塔廟里的雕梁畫棟,凡有古建筑處,幾乎都能看到雕刻的身影。
而磚雕無疑是中國人喜歡的一種雕刻藝術,它不僅是民間實用美術和建筑裝飾藝術的有機結合,更成為中國建筑史上彰顯東方美不可磨滅的一筆,清代錢泳曾在《履園叢話》中說道:“大廳前必有門樓,磚上雕刻人馬戲文,玲瓏剔透。”那些鑲嵌在宅院的廳堂里、商賈的大門中、鄉間的戲臺間的磚雕,就如同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描摹出中國千年意韻,跌宕從容,滄桑千年,在歲月里把千家萬戶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
一方青磚里不僅藏著廣闊乾坤,還留存著中國千年古韻。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展而來,《左傳》中“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便是磚雕早的文字記載。
南北朝時期磚雕藝術的典型代表是佛教建筑,以磚造密檐式佛塔為佳,如今存河南開封崇明寺塔;宋代是我國磚雕裝飾藝術發展的個高峰,磚雕規模大,工藝手法成熟,磚雕題材豐富,體現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審美情趣;明清時期磚雕藝術更為昌盛,主要用來裝飾寺、廟、觀、庵及民居的影壁和墻面。
在民間磚雕成為世家專屬的符號,多作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廳堂、大門、照壁、祠堂、戲臺、山墻等建筑的裝飾,雕刻精巧,有的陪襯以灰泥雕塑或鑲嵌瓷片,爭奇斗勝,富貴華麗。如晉商宅院蘊藏了大量卓爾不群、璀璨奪目的磚雕藝術,有巨制,有小品,隨處可見,圖案不同,寓意不同,形式多樣。
中國古人喜愛運用雕刻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展現出來,在題材上,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蘭、竹、菊、荷花、鯉魚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圖案的寓意、擱置的地方,都是一種文字表達的直觀表現,不僅為建筑增添了一股靈氣,更彰顯著與主人匹配的雅好與興致。
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建筑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卻依然是玲瓏別致,成為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記憶和實物資料,是精神和思想上傳承的形象化知識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