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古青磚廠家闡述“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顏色,青色泛指介于綠色和藍色之間的各種色階。青色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文化含義,在《說文解字》中,“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釋言》更是直接指出,“青,生也。象征生時色”,極言青色是生命最初的色彩,表達由色彩而生出的對生命之源的精神體悟。古人“以青為天”,也可以看出青色在人們心中的重要位置。
青瓦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重要元素,以其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承襲了三千多年的建筑歷史。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大興安嶺到天涯海角,它的身影點綴在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片片青瓦,如同一個個字符,在歲月的長河中無聲地記述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
樸實無華、生于神州沃土的青瓦,將深沉、厚重的大地和輕揚、純凈的天空分隔開來,人們便得以在這天地之間安居樂業。它們裝點著自然和諧的傳統建筑,或宮殿樓閣,或亭臺水榭,或圍墻長廊、溪瀑橋梁。它們是堅韌的,在風雨中嶄新明凈,在斑駁中依舊挺立;它們也是脆弱的,在戰火或其他際遇中破碎、頹敗,重新歸于自然,湮沒在歷史的土壤之中。那些默默無聞的青瓦,連同高低錯落的各種形式的屋頂、斗拱、粉墻以及深邃的庭院,連同遠處的青山綠水、溪橋飛瀑,近前的湖石花卉、曲徑柳蔭,都成為時光的永恒。
青瓦最早用于屋頂。陰陽和合的片片青瓦,層層疊疊、俯仰排布于屋頂,除了蔚然可觀的屋頂,還有不同坡面構成的屋脊。正脊、垂脊、戧脊和博脊都是因屋脊所在的不同位置而分列的形象的名稱。屋面的形式變化以及構架體系的舉架處理,使屋頂的坡度越向下越平緩,越向上越陡峭,加上斗拱的使用,使建筑的出檐更加深遠,在屋頂形成優美的曲線。飛翹的檐角,雄偉的氣魄,如同鯤鵬張開的翅膀。屋頂的青瓦及其與之相關的元素,在這開合之間,如同鳥的羽毛,豐富著屋頂的細部層次,完善著整個建筑的體態,顯現出一種靈動的形態之美。
除建筑屋頂外,青瓦還可以用在墻面、路面甚至花園中。當青瓦遇見白墻,最美的風景就是青瓦花窗。青瓦花窗源自中國古典園林,使用青瓦拼接成精美的花紋和圖案,風格多變、千姿百態。青瓦花窗不僅豐富了窗戶的形態,更有著分隔空間的作用?;ù暗倪\用,讓空間既不是一望無垠,又不妨礙視覺流暢。透過花窗,青竹翠葉迷離搖曳,水榭樓臺若隱若現,由此便有了“曲徑通幽”的意境和“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
當青瓦鋪入地面,線性或弧形的排列讓路面變得富有情趣,多了一份生動,也多了一份精巧。在庭院的收邊處,點綴裝飾的同時會讓院落更加整潔有序;在花園中,以其為不同元素之間的邊界,營造出一種井然清晰而又富有禪意的氛圍。簡凈無奢的瓦片和多彩嬌俏的花卉,一靜一動、相互映襯,彰顯出一種清新靈動的美。行走于青瓦之上,人們的腳步會不自覺的放慢,細細感受腳下凸凹有痕的質感。
如今,青瓦早已突破了傳統的美學,設計師正在探索越來越多的妙用,使得庭院景致更加別致脫俗,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但是無論如何變化,青瓦與生俱來的詩意從未褪色,它和山川草木相得益彰的特質一直都在。
春天,落花鋪滿青瓦,夜里忽來一場雨,雨點敲擊瓦楞的清響,瓦溝淌水的聲音,清清泠泠,飄入夢鄉,是“一春夢雨常飄瓦”。夏天,烈日炎炎,青瓦沉沉,老貓在屋檐陰涼處打盹,庭前投下斑駁的樹影,午夢被流鶯婉轉的啼聲喚醒,是“綠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秋天,五谷豐登,辣椒玉米把青瓦裝點的熱烈驚艷,煙囪上炊煙裊裊,氤氳著人間的煙火氣,溫暖而妥貼,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冬天,里屋爐火噼啪作響,窗外雪花輕輕飄落,月光清冷如水,是“雪花數片又成晴,透瓦清霜伴月明”。就這樣,從暖春到清秋、從盛夏到寒冬,有青瓦的日子,四季都成了詩。
青瓦之上,寒來暑往,云卷云舒,日出日落。青瓦之下,人生百態,人間煙火,浮生若夢。溫和恬淡的青瓦,默默從泥土中走來,秉承著大地厚重、沉穩、包容的特質,陪伴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青瓦,不僅是安居樂業之所,更是心靈棲息之處。一如它本身的古老沉靜,青瓦可以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安然寧靜,讓人感受到寵辱不驚的豁達和閑適自得的悠然。
輕而不浮、穩而不贅,簡而不俗、彎而不折。青瓦,不僅是流傳千年的審美,更是積淀千年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