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經意的堆磊,它就是一堵簡單的墻,在經過刻意的劃分和精心的設計后,就含有了裝飾意義。閩南古大厝正立面墻,就是經過刻意建造成為整棟建筑的門面和精神所在。
正立面墻,閩南人又稱"面前堂"。意為一棟房子的臉面,而具代表性的"面前堂"可定格為:角柱座、角柱、丁牌座、丁牌、裙堵座、裙堵、腰坎等,一般為石結構。也有丁牌角牌采用下部石牌約占三分之一,上部磚牌約占三分二。
為了房子這個"臉面",無論是房屋主人還是建筑師,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房屋主人一般以資金為支撐,建筑師以技術來展示,以致于出現了千變萬化精美絕倫的紅磚文化創意。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有趣的磚雕花紋小知識~
(一)香線
香線由磚框底線演化而來,由單勻底線變為雙勻底線、三勻底線、四勻底線、五勻底線等。具有一條連續曲折又延伸不斷的線,而區別于斷線。無論組成任何圖形,即線不斷為香線,線斷為普通圖案。
香線一般由較簡單的三勻香線的折疊所產生的圖形,到四勻線千變萬化的折疊圖形,從而拼出不一樣精美的圖案。工匠師傅又從磚的顏色和磚線運行軌跡,變化出各種依賴于線條軌跡、又脫離軌跡的獨立圖形。
從單勻框到雙勻、三勻、四勻、五勻,從簡單的直線到有規律的曲折線,從不經意的色彩到刻意的顏色排列,從而形成了香線獨特的藝術美。
(二)釉面返
香線給予的美,是主題音樂的前奏,是出場主角的鋪墊;而"釉面返"所展示的美,更像一個姑娘青春的面孔,一個貴婦人的儀態端莊,一個舞女的千姿百態,一種集精神和藝術的展現。
在欣賞現存閩南建筑"釉面返"里,我們不難從上面發現一種道家現象,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漸進圖像。
由簡單的釉面磚砌筑成一排,由兩塊釉面磚頂起一座山的形狀,為"山人",變為"困頭人",由"山人"連續的曲起狀,分割為不連續的曲起狀。由簡單四塊磚拼成方形風葉狀,變為去風葉四角為八角形的簡單平面幾何圖案;再變為紅磚及色磚圖案及各種圓形、龜殼形曲線形或花瓣狀圖案及組合圖案。在各種圖案中又融入人物或花鳥、或圖騰等等,引領我們去感受磚雕藝術極致的美、工匠的創意及功夫。
(三)福泰和火佃返
福泰和火佃返,用于承重墻或裝飾墻面。圖案相對釉面返簡單,有單塊切割成造型,有二至三塊合拼、按幾何狀組合成圖,呈現出一種粗獷的立體感和平面感的美,成為釉面返美的補充。尤其火佃以其磚厚,能雕成弧形線,而同釉面磚搭配,其直線由彥只磚完成,曲線由火佃完成的精美圖案用料。
另外,福泰也以厚度優勢成為人工雕刻曲線造型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