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式磚墻俗稱“花墻”,就是在墻體不封閉的部位裝飾著各種鏤空磚瓦,是構成園林及住宅景觀的一種建筑藝術處理手法,計成在《園冶》一書中把它稱為“漏磚墻”或“漏明墻”,并解釋說“凡有觀眺處筑斯,似避外隱內之義”。這種“漏磚墻”就是在墻的漏空處砌上竹節形、梅花形、菱花形的花磚,而這鑲砌的花磚的墻洞也如同一扇扇的窗,窗圈的外形就達十幾種,八角、矩形、扇面、菱形等形狀的變化很多,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多變的外形配上窗芯花磚的精美紋飾,體現了中國建筑裝飾的奇妙之處,既避免了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墻體通透、輕盈的效果多變的外形配上窗芯花磚的精美紋飾,體現了中國建筑裝飾的奇妙之處,既避免了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墻體通透、輕盈的效果,達到了借景的效果,又能通風采光,是人與自然環境的一次巧妙融合。
墀頭更是山墻裝飾的重點,山墻檐柱以外的頂端即為墀頭,俗稱“腿子”。其功用是使屋檐和墻身順暢銜接,使建筑物的整體形象能夠統一。墀頭分為三個部分:下堿、上身、盤頭(廡殿、歇山、懸山屋頂的墀頭多沒有盤頭)。下堿和上身是盤頭的承托部位,外觀為一般的墻體,是墀頭最突出、磚雕裝飾最集中的地方,其結構最為復雜。根據盤頭的層數,可分為五層盤頭和六層盤頭兩種。
六層盤頭分為:荷葉墩、半混、爐口、梟、頭層盤頭、二層盤頭和戧檐。五層盤頭僅比六層盤頭少爐口一層。盤頭各層的構件,自下而上出檐的尺寸逐層加大。至最上一層是戧檐,它是一塊立起的方磚,磚面作垂直立置狀,或者向前微斜,向下作出微小的“撲身”。
戧檐常飾有精美的雕刻,題材極其廣泛,如麒麟臥松、太師少師、博古爐瓶、鴛鴦荷花等,常常就是一件獨立的磚雕作品。戧檐側面的磚博縫頭上常刻平安如意、太極圖等圖案。像寧波林泉雅會館博縫頭上的畫面是罕見的復雜的墀頭磚雕,在荷葉墩下面還加墊花,這種墊花,圖案形式大多為一個精美的花籃,插滿各種花卉,構圖秀美,裝飾性極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