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建筑瓦作不僅有屋頂瓦的排列方式,還有檐頭構件、屋脊構件等,大致分為瓦材、屋頂材、裝飾材等。 在這次推薦中,我們將介紹這些古老的建筑構件及其形狀。
瓦件
在形制中,瓦材大致分為“大式”和“小式”兩大類。 大瓦用筒瓦騎馬,屋頂安裝有脊灰瓦、吻獸等部件。 材料經常使用青瓦礫和琉璃瓦。
根據《清式營造則例》的規定,大型瓦材共分為9種型號(從相同到9種),常用的只有3種(5種、6種、7種)。 同樣,除了大瓦沒有在實際工程中使用外,其余的分別用于不同規格的建筑物。 琉璃瓦屋頂的脊式和獸部件都有定式,需要組合使用。
瓦的尺寸實際上很久以前就在逐漸縮小,考古出土的漢陽陵的板瓦殘長108厘米,寬43.5厘米。 唐的瓦大概長約50-60cm厘米,寬約30-40cm厘米。
可以看出宋瓦在散屋也有長40.8cm厘米,寬20.4cm厘米。 清朝將瓦分為大式、小式,大式多為琉璃筒瓦,小式為小青瓦,接近現代尺寸。 現代石板的尺寸約為22-16cm厘米,寬18-11cm厘米。
一般認為瓦尺寸縮小的原因是宋后為了大量標準化生產,小瓦模具更容易制作,小尺度更能保證產品質量。 二是更換維修方便,維護成本低廉。
小青瓦,在北方也叫陰陽瓦,在南方小型又叫蝶瓦。 建設樓臺、宮殿果凍、亭廓以及各種園林建筑的高級古建筑材料。 小瓦有鉤子、水滴、筒瓦、板瓦、羅鍋、折腰、蕾絲、瓦臉等。
多使用小型瓦作為板瓦。 木板的形態略向上凹曲,屋頂上每排形成一條排水溝,稱為“一明”。 隴海最下面如意頭狀的叫“滴水”。 半圓狀的瓦叫做“筒瓦”。 “筒瓦”是用來蓋住龍縫的。 最下面的筒瓦配有圓形的瓦頭,被稱為“鉤”或“瓦當”。
板瓦又稱片瓦,其瓦面寬弧度小,一般為圓弧的四分之一至八分之一。 另外兩端的大小不一致,有大小頭的區別,所以鋪設時需要注意大小的頭的放置方向。 然后,板瓦根據制造技術大致分為,一次燒成的青瓦、二次燒成上釉的琉璃板瓦,按材料則有沿海以貝類磨制的明瓦,西南石制的板瓦、金屬制的銅瓦、金瓦等。
檐頭構件
屋檐滴水瓦主要有兩種,長弧形滴水和三角形垂尖花邊滴水。 長圓弧狀水滴在《營造法式》中被稱為“重唇板瓦”,三角形垂尖花邊水滴產生較晚,根據現有考古資料,有可能出現在宋代初期,但在《營造法式》中沒有其具體的稱呼。 “滴水”一詞一直廣泛使用到清代,因為清代流行的滴水以三角形垂尖花邊為主。
屋脊構件
屋脊頭:清水屋頂應用較多,陰陽瓦屋頂也好,筒板瓦屋頂也好,都有清水屋頂。 脊分為兩部分,脊部的瓦面分為高坡壟和下坡壟。
甘蔗山脊:江南地區屋頂兩端的做法,甘蔗山脊多用于普通民居和圍墻頂。
雌毛脊:雌毛脊用于民房,兩端翹曲,因此需要兩端攀脊墊高,形成鉤子頭。 雌毛背需要用鐵扁擔翹曲,背端用灰做鷹式裝飾。
紋頭脊:紋頭脊在屋頂兩端以回紋、亂紋為圖案裝飾,紋頭從登頂開始,其底部外角呈45角,紋頭脊要求與柔軟的瓦頭平齊。
哺雞脊:哺雞脊用于廳堂,攀脊之上砌滾筒,因此屋脊略高于民房屋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