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宋《營造法式》對于正脊的兩個端頭要安裝鴟尾以作裝飾之物,為什么用鴟尾呢?《營造法式》中述:“漢記,柏梁殿災后,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做其象于屋,以厭火祥”。即用傳說中的鴟尾魚,作降雨厭火之物。
? ? ?鴟尾大小依房屋規模而定,《營造法式》十三述:“用鴟尾之制,殿屋八椽九間以上,其下有副階者,鴟尾高九尺至一丈,若無副階八尺。五間至七間,不計椽數,高七尺至七尺五寸。三間高五尺至五尺五寸。廊屋之類,并高三尺至三尺五寸”。但也可用獸頭,《營造法式》十三述:“堂屋等正脊獸,亦以正脊層數為祖,其垂脊并降正脊獸一等用之。正脊二十五層者,獸高三尺五寸;二十三層者,獸高三尺;二十一層者,獸高二尺五寸;一十九層者,獸高二尺。散屋等,正脊七層者,獸高一尺六寸。五層者獸高一尺四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