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闡述中式仿古建筑設計標準
一般元素:粉墻黛瓦、亭臺樓閣、假山、流水、曲徑、梅蘭竹菊等。
特點:渾然天成,幽遠空靈;在造園手法上,中國傳統園林“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講求“雖由人造,宛如天開”,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有效的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
仿古建筑設計要點
(1)景墻
景墻在仿古建筑中的作用是分隔空間。我國古建筑講究“以小見大”,景墻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照壁是景墻的一種,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墻面若有裝飾則造成對景效果。照壁可位于大門內,也可位于大門外,前者稱為內照壁,后者稱為外照壁。馬頭墻也是景墻的一種。其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以斜坡長度定為若干檔,墻頂挑三線排檐磚,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頭頂端設有搏風板(金花板)。
(2)鏤空窗飾及掛落
鏤空窗和掛落在仿古建筑中起到的是裝飾作用。鏤空窗即在空白墻上做成滿月形狀。外來之景如畫一般鑲嵌“畫框”之中,他人觀鏡中之人猶如一幅動態的肖像畫。觀賞的角度不同,畫框中的畫與人也不同。掛落主要裝飾在在建筑外廊中,掛落與欄桿從外立面上看位于同一層面,設計成紋樣相近的團,有著上下呼應的裝飾作用,而自建筑中向外觀望,則在屋檐、地面和廊柱組成的景物圖框中,掛落應設計裝飾花邊,使圖畫空闊的上部產生變化,出現了層次,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3)屋面
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對建筑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屋檐曲線、起翹的屋角(仰視屋角,角椽展開猶如鳥翅,故稱“翼角”)以及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十字脊、盝頂、重檐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的琉璃瓦,使建筑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通過對這些細節的設計,與屋頂進行種種組合,使建筑物的體形和輪廓線變得愈加豐富。而從高空俯視,屋頂也具有很高的觀賞效果。也就是說中國建筑的“第五立面”。
(4)飛檐
中國特有的建筑結構,它是中國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常用在亭、臺、樓、閣、宮殿、廟宇的屋頂轉角處。飛檐是其屋檐上翹,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是中國建筑上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國傳統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飛檐設計構圖巧妙,造型優美的屋頂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飛翹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有人喜歡靈獸,有人喜歡祥云,或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代表著臨水而居的親水文化。
(5)廡殿建筑的構造設計
廡殿建筑是一個具有前后左右四個坡面屋頂的建筑,故有的稱它為四阿殿,又因單檐屋頂由五個屋脊所組成,故又稱為五脊殿,從建筑立面的檐口形式,又分為單檐廡殿和重檐廡殿,廡殿建筑的基本構造由承重木構架、圍護結構、屋頂瓦作和臺明等幾大部分所組成。
(6)歇山建筑的構造設計
歇山建筑的屋頂也分為尖山頂和卷棚頂兩種尖山。頂屋面有前后兩坡和兩個山面的半斜坡,這種半斜坡有的稱它為撤頭。除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外,另還有四條戧脊和兩條博脊如果是重檐建筑還加四條角脊和圍脊。正脊兩端為垂立的三角形山花板,因常刷成紅色油漆。
(7)硬山與懸山建筑的構造設計
硬山建筑的特點是:兩端山墻與屋面封閉相交,山面沒有伸出的屋檐,山尖顯露突出,木構架全部封包在墻體以內;而懸山建筑的特點是:兩端屋頂伸出山墻之外,以遮擋雨水不直接淋濕山墻。硬山與懸山建筑也分為尖山式和卷棚式兩種。
(8)亭廊榭舫建筑的構造設計
由于亭子建筑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性,對其類型的分法很多,按使用性能分,可以分為:路亭、街亭、橋亭、井亭、涼亭和鐘鼓亭等。按平面形式分,可以分為多角亭、圓形亭、扇形亭和矩形等。按高低層次分,分為單檐亭、重檐亭、多層亭等等。
(9)垂花門與木牌樓
在園林建筑中,垂花門根據屋頂木構架不同,較常用的有四種類型,即:單排柱擔梁式、一殿一卷式、四檁廊罩式和五檁單卷式。單排柱擔梁式垂花門,是指正對屋脊線的位置上設立兩根門柱,而屋架梁以它為中柱,對稱的橫擔在柱上。由于它的穩定只依靠獨排中柱插入基礎內,故一般只用于輕小型屋頂的垂花門。
(10)顏色
朱紅色,又稱中國紅,是紅色顏色之一,介乎紅色和橙色之間,是一種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顏色,因為宮殿裝修的主色調使用的是金黃色和朱紅色,因此朱紅色表示高貴與權威,朱紅色的大門象征著莊重。目前古建中多用的是栗殼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