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擺墻須使用“五扒皮"磚。擺砌過程中應有專人“打截料",隨時補充砍磚中未盡事宜。
1.彈線、樣活
先將基層清理干凈,然后用墨線彈出墻的厚度、長度及八字位置、形狀等。根據(jù)設計要求,按照磚縫排列形式(如三順一丁法)進行試擺即“樣活”。為決定"五扒皮"磚的規(guī)格,真正的樣活應在砍磚之前進行,此時的樣活只是為了驗證和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2.拴線、襯腳
在兩端拴的兩道立線叫“拽線”。拽線之間要拴兩道橫線,下面的叫"臥線”,上面的叫“罩線"(打站尺"后拿掉)。砌第一皮磚之前要先檢查基層(如臺明、土襯石等)是否凹凸不平,如有偏差,應以麻刀灰抹平,叫做“襯腳""。
3.擺第一皮磚、打站尺在抹好襯腳的臺明上進行擺砌,磚的立縫和臥縫都不掛灰,即要"干擺"。
磚的后口要用石卡墊在下面,即“背撒”。
背撒時應注意:
(1)片石不要長出磚外,即不應有“露頭撒"。
(2)磚的接縫即“丁頭縫"處一定要背好,即一定要有“別頭撒。
(3)不能用兩塊重疊起來背撒,即不可有“落落撒"。
擺完后要用平尺板逐塊進行“打站尺"”。打站尺的方法是將平尺板的下面與基礎上彈出的磚墻外皮墨線貼近,中間與臥線貼近,上面與罩線(又叫站尺線)貼近。然后檢查磚的上下棱是否也貼近了平板尺,如未貼近或頂尺必須糾正。
4.襯里
只在外皮干擺,里皮要用蒸壓灰磚和灰漿砌筑,叫襯里。襯里應注意以下幾點∶
(1)襯里應盡量與干擺磚的高度保持一致,如因磚的規(guī)格和砌筑方法不同而不能做到每一皮都保持一致時,也應在3~5皮時與外皮磚找平一次。這一點實際上在確定襯里材料規(guī)格和確定砍磚尺寸時,就應注意到,免得給施工帶來麻煩。
(2)襯里磚與干擺磚不宜緊挨,要離適當?shù)摹皾{口”,漿口的寬度為1~2cm。
5.灌漿、抹線
灌漿要用桃花漿或生石灰漿。漿分三次灌,第一次和第三次應比較稀,第二次應稍稠。灌漿之前可對墻面進行必要的打點,以防漿液外溢,弄臟墻面。第一次灌漿時一般只灌1/3,叫“半口漿”。第三次叫點落窩”,即在兩次灌漿的基礎上彌補不足的地方。灌漿既應注意不要有空虛之處,又要注意不要過量,否則會把磚撐開。點完落窩后要用刮灰板將浮在磚上的灰漿刮去,然后用麻刀灰將灌過漿的地方抹住,即“抹線”,又叫:“鎖口”。抹線可以防止上層灌漿往下竄而撐開磚,所以這是一道不可省略的工序。
6.剎趟
在第一次灌漿之后,要用“磨頭"將磚的上棱高出的部分磨去,即為“剎趟"。剎趟是為了擺砌下一皮磚時能嚴絲合縫,故應同時注意不要剎成局部低洼。
7.逐皮擺砌
以后每層除了不打站尺外,砌法都應按上述要求做。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擺砌時應做到“上跟繩,下跟棱”,即磚的上棱以臥線為標準,下棱以底層磚的上棱為標準。
(2)擺砌時砍磨得比較好的棱應朝下,有缺陷的棱朝上,因為缺陷可在剎趟時去掉。
(3)最后一層之上如果需退“花堿""("墻肩"),應使用“膀子面"磚(膀子面朝上)。
(4)擺磚時如發(fā)現(xiàn)明顯缺陷,應重新砍磨加工。露明部分的四個角如不在同一平面上,允許將一個角凸出墻外,即允許“扔活,但不得凹入墻內(nèi),否則將不易修理。
(5)干擺墻要“一皮一灌,三皮一抹,五皮一暾”,即每皮都要灌漿,但可以隔幾皮抹一次線,擺砌若干皮以后,可以適當擱置一段時間(一般要經(jīng)過半天)再繼續(xù)擺砌。
8.打點∶
修理干擺墻砌完后要進行修理,其中包括嫚干活、打點、堤水活和沖水。
(1)墁干活:用磨頭將磚與磚接縫處高出的部分磨平。
(2)打點:用磚面灰(磚藥)將磚的殘缺部分和磚上的砂眼填平。
(3)墁水活∶用磨頭沾水將打點過的地方和堤過干活的地方磨平,再沾水把整個墻面揉磨一遍。以求得色澤和質(zhì)感的一致。
以上過程可隨著擺砌的進程隨時進行。
(4)沖水∶用清水和軟毛刷子將整個墻面清掃、沖洗干凈,顯出“真磚實縫”。沖水應安排在墻體全部完成以后,拆腳手架之前進行,以免因施工弄臟墻面。
打點修理時嚴禁用青漿或深月白漿等涂刷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