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許多客戶,包括生產商自己,經常談論一種仿古建筑材料。經常有人說顏色深一點好,或者淺一點好,似乎從來就沒有理想的青色。這除了個人對青色的理解,更多的是受到傳統建筑青磚的影響。一座千年古樓,它的建筑在風雨中被大自然浸潤。磚的基本功能是遮風擋雨,其外在的感覺和色彩蘊含著歷史的滄桑。這時的磚已經不是出窯時的樣子了。然而現在的仿古建材,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體現出這種被時間打磨過的厚重感覺。它們總是透露著炙熱的賊光,無法模仿老建筑的古色古香韻味。青磚灰瓦至今沒有相關的產品標準,其顏色也沒有定論。
很多年前就查詢過青磚瓦的技術數據。當時磚瓦的前輩們把“銀灰色”的綠色磚瓦表述為優質產品,其中的灰色無可厚非。但是,如何理解“銀灰色”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沒有數據可以查詢。想要解開這個謎團,必須在青磚灰瓦的生產線上尋找。
由于燒制過程中對溫度的準確控制,剛出窯的青磚呈現出光亮的外觀。從磚瓦陶瓷的燒成工藝來看,強光說明產品在高溫和保溫階段有適量的液相,冷卻后液相為玻璃相,這是產品強度的原因。然而,液相含量的控制與原料、粒度分布、成型工藝和燒結過程中的熱制度密切相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產品質量。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理解前面的砌磚人所說的“銀光”是什么了:從產品來說,銀光代表的是高強度的品質。通過銀光,也可以看出一個磚廠生產線的產品質量控制是否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