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土作地面
①素土地面 素土地面是歷史上最早的地面做法,即以純凈的黃土作為地面用料,按材料分層夯實而成,后來發展為在黃土之中摻雜麥稈(或稻草),以增強地面的抗裂性,夯實后形成滑秸黃土地面。
②灰土地面 灰土作為地面用料,在明清以前的建筑實例中未發現。灰土技術的推廣、普及時期是在明代,成熟完善時期是在清代。
③焦渣地面 北方部分地區流行焦渣地面做法,是古代利用廢料作為建筑材料的范例。焦渣地面主要是焦渣和石灰漿經過混合壓實,形成的一種簡易地面,適用于耐磨程度要求不高的地面。
(2)磚作地面
①方磚地面 方磚地面是指采用平面尺寸為方形磚料所鋪砌的地面,方磚類包括尺二方磚、尺四方磚、尺七方磚以及金磚等。
②條磚地面 條磚地面是指采用平面尺寸為長方形磚料所鋪砌的地面,條磚類包括城磚、地趴磚、停泥磚、四丁磚、開條磚等。
(3)石作地面
石活地面也是古代建筑地面的常見形式,包括條石地面、方石板地面、毛石地面、碎石石板(冰裂紋)地面、卵石地面(石子地)等。方石板地面主要用于室內地面,以顏色與質感近似方磚者為宜。重要宮殿可采用花石板(如產于浚縣的花斑石),并做燙蠟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