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青磚(亦稱“九公分古法磚”)的融入突顯出觀心小鎮整體的嶺南文化特色,非線性的邏輯重構出傳統的“丁——順”砌法,讓嶺南文化韻味自然流露出來。然而相比紅磚,青磚的施工制造更為復雜,古青磚由挑磚、浸水過程(重要環節)、調配砂漿比例、勾縫、夏季養護等施工工藝一步一步進行而來,整個過程一絲不茍,稍有差池,墻體可能會倒。雖工藝繁瑣,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和大氣侵蝕等方面性能明顯優于紅磚;除卻性能方面的優勢,古青磚更具有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其花紋精美,設計手法新穎,糅合中國文化精粹,承載生活溫馨樸質。
下面就為您介紹一下仿古青磚的施工工藝:
施工流程
青磚施工分為八個步驟:進場檢驗→排版→彈基準線,做準備(樣板)→青磚開槽、綁扎銅絲、臨時固定→調灌漿料并進行灌漿→過程檢查→打磨、清洗噴刷萬可涂憎水劑。
施工工藝
1、進場檢驗對進場青磚實行全數檢查,主要檢查內容包括:尺寸、平整度、表觀質量(裂縫、空洞、細眼)、色差、敲擊聲音。對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的予以進場使用,否則退貨。
2、排版對各個青磚立面用CAD繪制電子排板圖,內容要考慮:青磚模數,菱形45。對縫,墻體上、下口,立面轉角,中間門、窗洞口及伸縮縫的處理。要求95% 以上45。對縫,墻體上口為整磚或半磚,立面轉角點位一致,門窗周邊為半磚,其余部位不得小于1/3磚,伸縮縫處采用青磚正鋪過渡。
3、結合電子排版,根據現場實際,在墻體上彈出墨線,并確認效果。
4、磚或半磚(底標高可適當下調)。安裝臨時支承角樣板,經各方認可。對青磚表觀質量,空鼓情況進行檢查,認為可行后才大面積鋪開;如有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加以糾正,再次施工樣板,直至確認為準。
5、青磚開槽、綁扎銅絲、臨時固定用電動切割機在青磚三個角背后開線槽。綁扎4,0,8銅絲,用水泥釘與磚墻面進行臨時固定。
6、調制灌漿料并進行灌漿 各作業小組確定每天灌漿量,拌制水泥砂漿,配合比為1:1.5—2,并應根據當天氣溫及濕度確定配合比。青磚采用菱形鋪貼,用特制灌漿勺從青磚左右對稱灌滿半三角,灌漿的密實度及飽滿度,以保證不空鼓和不炸模為準。原則上要求分層隔天灌漿,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待水泥砂漿初凝后,施工上一層青磚,但在同一立面天中不應超過兩皮磚,剩余半三角第二天與新鋪貼青磚一起灌漿。
7、過程檢查按第5點和第6點依次施工,每施工完一層,應檢查其各項指標,關鍵是隔天檢查其空鼓情況,發現空鼓,應及時予以返工。
8、打磨、清洗打磨前應對整體色差,垂直度、平整度進行檢查,做好標記,對裂縫、空眼進行修補(可將青磚碾磨成粉,然后加水調制),然后進行打磨,打磨應自上而下。打磨完畢后,用清水進行沖刷。
9、噴刷萬可涂憎水劑 待墻面干燥后,立即噴刷萬可涂憎水劑。首先將萬可涂和水按1:10-12比例攪拌均勻,然后用清潔的噴霧器在墻面上縱橫連續噴兩遍,施工后24h不得受雨水侵襲。
注重細部處理
仿古青磚的細部處理有各種形式,可以根據工程需要自行設計。下面介紹西湖博物館外立面青磚的主要細部處理。
(1)青磚頂部與女兒墻壓頂收口處理。
(2)門窗洞口收口。
(3)伸縮縫處收口。
(4)其他細部處理。
青磚細部處理還包括轉角收口、檐口收口等,在此就不贅述。總而言之要力求收口清楚,不留遺憾。
實施后效果及檢驗
仿古青磚施工結合了石材灌漿和飾面磚粘貼技術及園林古建筑工藝。質量驗收規范參照《外墻飾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JGJ 126-2000)、(J 23—2000)》、《建筑工程飾面磚粘結強度檢驗標準(JGJ110-97)》及園林類似工程傳統驗收標準。
通過對青磚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陰陽角方正、上口平直、滴水線順直,以及接縫平直、連續和接縫寬度等常規項目的檢測,所得結果均在允許偏差范圍內。
工程還對青磚墻面空鼓率進行了著重檢測,整體控制在3%范圍內,單面墻無空鼓集中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