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磚青瓦生產廠家闡述傳統燒制青磚瓦一個極被容易被忽略的環節——“攆煙兒”
傳統土窯燒制青磚瓦有一道工序叫“攆煙兒”,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當磚瓦窯內“火蹬底兒”后,窯師會將火灶加煤或耐燒的木柴,然后迅速將灶門封堵,為防止漏氣還有用麥秸泥兒在外面抹均勻,然后將窯頂的排煙口堵住大部分,只剩下兩三指寬的縫,當窯內氧氣耗盡后,立即封堵排煙口,開始下水洇窯。至此,“攆煙兒”工序完畢。
“攆煙兒”操作過程中,由于灶臺添加了一定量的煤或柴,沒有封堵灶門時燃燒充分,當灶門封堵后,由于缺氧燃燒不充分,這時窯內充滿大量煙氣,窯師就形象的把這道操作工序稱為“攆煙兒”或“趕煙兒”。
“攆煙兒”是紅磚瓦轉色青磚瓦的關鍵環節,其原理是:氧化氣氛下磚瓦呈紅色,還原氣氛磚瓦呈青灰色。這是因為還原氣氛中,磚瓦中的三氧化二鐵的被還原成氧化亞鐵,而氧化亞鐵呈黑色。所以“攆煙兒”嚴格的講其主角不是“煙”而是氧,利用煙(一氧化碳)將窯內的氧耗盡,從而達到窯內呈還原氣氛,完成磚瓦轉色目的。
在環保形勢下利用天然氣燒制青磚瓦,雖然沒有了傳統的“攆煙兒”這種現象,但其工序不可缺失,一旦操作失誤,會造成轉色失敗。天然氣燒制青磚瓦采用的是氣氛控制理論,其氣氛控制中根據一氧化碳濃度,又分為強還原和弱還原。在實際操作中采用強還原燒結其制品色差較大,而弱還原色差較小。還原氣氛的強弱除儀器檢測外,窯爐操作人員可根據窯內煙氣量來判斷:當窯內煙氣較濃時,為強還原;當窯內煙氣量降低,呈朦朧縹緲狀態時為弱還原;當觀察窯內清晰則為氧化氣氛。
“攆煙兒”是傳統青磚瓦燒制工藝中的一個極被容易被忽略的環節,由于人們認為不涉及制品的內在強度及質量問題,“攆煙兒”這種技法慢慢淡出了磚瓦人的視線,特別是當下梭式窯、隧道窯這種連續式窯爐及煤氣和天然氣能源的運用,一些被認為傳統的技法被慢慢丟失了。但實踐證明這些被忽略的微小細節往往導致仿古建材的難點和痛點,所以,看似落后的傳統技法有時是必須得到尊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