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古青磚闡述對于中國古代的影壁墻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影壁
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墻,它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等傳統(tǒng)建筑中用于遮擋視線的墻壁。屏風的作用于影壁相似!
影壁可位于大門內,也可位于大門外。前者稱呼為內影壁,后者稱為外影壁。形狀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
墻身的中心區(qū)域稱之為影壁心,中國和越南的影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簡單一點的影壁可能沒有什么裝飾,但也必須磨磚對縫非常整齊,豪華的影壁通常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案的磚雕。
影壁墻上的磚雕主要分為中心區(qū)域的中央和四角,在于屋頂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梟(裝飾線角的一種,其截面為上邊部分呈內凹圓弧狀為梟,下半部分呈外凸圓弧狀為混,又稱半混;也可以分為三部分,上為梟、中間為爐口、下為混)和連珠。
中心方磚上面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墻的中央還鑲嵌著有福壽字的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韻味的磚雕。有些較為簡單的影壁未必有這三部分,有些沒有基座、也有無頂的、簡單的只有墻身,有些墻身也沒有外緣和壁心的分界!
影壁有:九龍壁
九龍壁是一種裝飾有九條大龍的琉璃影壁,多為明清皇家所用!中國現存的古代琉璃九龍壁有四處:
故宮的九龍壁
位于北京市故宮里,寧壽門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大同九龍壁
位于大同市城區(qū),是很大歷史很悠久的一個。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前的照壁;
山西平遙九龍壁
位于山西平遙古城的平遙文廟內,建于明朝初期,原為太子寺照壁,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后被修復;
北海九龍壁
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園內,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雙面皆雕有九條龍,原為大西天經廠門前的影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