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古建青磚闡述每一個到過北京故宮的游客,都一定見過故宮大門上那幾排密密麻麻的圓釘子。有人會想,這些圓釘子有什么用處嗎?
當然有用處了。
這種安在大門上的圓釘子,叫“門釘”。初,門釘的用處是加固。那時候,一扇大門往往用幾塊木板拼起來。時間一長,就難免會散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人們就在門板里頭穿上木帶,從外面再加上一排木釘,讓大門更加牢固。
后來,這排門釘逐漸排列整齊,材質也由木質變成了鐵質、銅質,起到了防火的作用。
到了明朝和清朝,富貴人家的大門上使用了銅釘,還在銅上餾金,顯出金黃色,與紅色的大門相映成趣,分外好看。這時候,門釘就具有了裝飾意義,具備了美化功能。
在清朝以前,人們對門釘的數量沒有規定,你愿意用多少就用多少。但到了清朝時期,就不能這么做了。清朝對門釘的數量和排列,都有明確規定,違規使用門釘,有僭越的嫌疑,搞不好會被治罪的。這時候,門釘就有了代表等級的作用。
故宮,在清朝時叫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故宮的大門采用了等級高的九路門釘,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顆門釘。
《大清會典》記載:“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硫璃,門設金釘。”“壇廟圓丘外內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
為什么是九行九列呢?這是因為,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里大的,象征皇帝高的地位。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故宮午門、神武門、西華門3門都設九路門釘,唯獨東華們采用八行九列,只有七十二顆門釘。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一種說法是,東華門是皇帝死后,靈柩出宮經過的大門,是“鬼門”。同時,生為陽、死為陰,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東華門的門釘少了一排,用了偶數。
然而,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因為皇帝外出巡行,有時候也走東華門,不能認為東華門只辦皇帝的喪事。
此外,清朝對親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門釘的材質和數量有明確規定:“親制,正門五間,門釘縱九橫七。”“世子府制,正門五間,門釘減親王七之二。”“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與世子府同。”“公門釘縱橫皆七,侯以下至男遞減至五五,均以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