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古青磚花式磚圍墻,俗稱花墻。
花式磚墻的做法,是在墻體的漏空部位用磚瓦等砌成各種花樣,或是將整面墻都做成漏空的花樣。還有的干脆先燒好花式磚,然后直接砌筑成花墻,做法多樣。
根據(jù)漏空部位的多少、大小、位置,可以將花式磚墻具體細分為漏磚墻、漏窗墻、磚花墻等幾種形式。
《園冶》卷三墻垣中對于漏磚墻有這樣的描述:凡有管眺處筑斯,似避外引內(nèi)之義。古之瓦砌連錢、疊錠、魚鱗等累,一概屏之,聊式幾于左。
漏窗墻與漏磚墻相似,只是因為其透空的墻洞部分開在視線容易觀看的墻的上部,大致相當于窗子的位置,而且一個個墻洞也似一個個的窗戶,所以稱漏窗墻。
花式磚墻多設(shè)在住宅內(nèi)院或園林之中,它可以將院內(nèi)或園林內(nèi)的不同空間略加區(qū)分,形成相對幽靜的小空間,但漏空的部分又有隔而不斷的作用,不會讓人覺得閉塞、沉悶。
花式磚墻的做法雖然繁雜,但并不給人帶來瑣碎和厭煩之感。因為除了它們本身形象都美觀,花樣賞心悅目之外,其透空的部分往往能借調(diào)墻體另一側(cè)的景致,而景致是會隨著人的行進不斷變化的,所以能讓人百看不厭。
墻體首先是起著隔斷景區(qū)的作用,但園林的意境又要求它不能完全封閉、而是要隔而不斷,漏而不空,所以往往在墻上開設(shè)有月洞門和漏窗,特別是漏窗,為常見的往往成排設(shè)置,讓人貼墻行走時,可以透過不同的漏窗看到不同的景致,若隱若現(xiàn),移步換景,令人賞心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