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瓦的施工工藝
點擊量:237時間:2023/5/17 8:48:52
古建材料廠家闡述屋面系統大致分成坡屋面系統和平屋面系統。由于平屋面系統存在冬冷夏熱、滲漏水等問題,目前坡屋面系統已成為我國住宅建筑的主流。
1.用瓦分類 ?
圖片隨著技術的進步,坡屋面的用瓦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首先是粘土瓦和琉璃瓦。它們在我國的應用歷史悠久,這從遺留的明清建筑、廟宇等古跡便可窺見一斑。但是,隨著長時間的應用,其存在的問題也就越來越明顯:(1)粘土瓦和琉璃瓦生產過程中能耗大,大氣污染嚴重,尤其是對農田資源的消耗。目前,粘土瓦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2)質量問題。粘土瓦和琉璃瓦經過高溫焙燒,不可避免地產生變形和微小裂紋。變形會造成所蓋的屋面不那么平整、抿縫、美觀,關鍵的是微小裂紋易滲入水,如遇冬季低溫,滲入縫中的水因結冰膨脹,會加劇裂縫的擴大,從而影響使用壽命。
其次應用到的是瀝青瓦。它的最大特點是質輕,色彩也較多。但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瀝青瓦易老化。(2)穩固性差。瀝青瓦采用粘結加釘子的方法鋪蓋,用在現澆混凝土屋面上,由于釘釘困難,主要依靠粘結,往往因粘結不牢或膠水失效,一遇較大的風力,就會被吹落。(3)瀝青瓦阻燃性差。
之后,便是彩瓦(彩色混凝土挖)了。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引進到國內,1999年彩瓦的行業標準JC746——1999發布,彩瓦短時間內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它具有很多優勢:(1)生產過程中能耗低,無煙塵污染,不占用土地資源。(2)強度高、密實度好、吸水率低、使用壽命長(3)彩瓦無須高溫焙燒,因此變形小。(4)彩瓦表面噴有一層密封劑,可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二次泛堿[1]。
2.掛瓦工藝??
坡屋面的掛瓦工藝,根據用瓦及施工技術的不同大體上可分為兩種:座漿鋪瓦和掛瓦條掛瓦[2]。
2.1座漿鋪瓦 ?
以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辦公大樓為例,大樓建筑面積7692 mm2,六層框架,坡屋面結構。其施工工藝流程:試排瓦→彈線→掛線→座漿固瓦→綁扎銅絲→平瓦[3]。
2.1.1試排瓦 ?
根據所用瓦的規格及整個屋面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排瓦。試排瓦要考慮陰槽流水溝寬度120 mm,第一排平瓦瓦頭挑出檐邊50 mm。 ? ?
2.1.2彈線 ?
根據已試排好的琉璃瓦進行彈線。橫向線以屋檐口邊線為基線,第一條線離基線距離為125 mm,其余間距為175 mm等距離分割;順水方向控制線垂直于屋脊線,按已排好的瓦每170 mm寬彈出控制線;陰槽流水溝控制線按陰槽最低點,每邊各60 mm彈出控制線。 ?
2.1.3掛線 ?
根據已彈好的橫向控制線及順水方向控制線,采用建筑尼龍線進行張掛。要求橫向掛雙線,控制琉璃瓦橫向瓦口平齊及上、下口的鋪貼厚度。檢查順水方向控制線控制瓦的順直及輔助檢查琉璃瓦鋪貼是否有起翹現象。
2.1.4平瓦 ?
平瓦施工前,應在瓦上穿好銅絲。施工時,第一行琉璃平瓦瓦頭挑出檐邊一定長度,采用水泥砂漿窩牢,上口鋪貼厚度比下口低10 mm。根據掛線檢查符合要求后,銅絲扎牢固定于結構層上的筋網上;然后按從右到左,從下至上的方向進行鋪貼。瓦與瓦彼此緊密搭接。鋪瓦時,由兩坡自下而上同時對稱施工。經檢查瓦面平整、行列整齊、無松動后,以屋脊為中線,按從右到左和從下至上方向進行鋪貼脊瓦和收尾瓦,脊瓦和收尾瓦均采用水泥砂漿與坡面平瓦窩牢,并用雙股16號紫銅絲綁扎進行加固。
2.2掛瓦條掛瓦 ?
以選用彩瓦為例。鋪彩瓦的屋面坡度要求一般為:22.5~90°,最小坡度應大于17.5°。當坡度大于22.5°時,上、下兩層瓦的最小搭接尺寸為75mm。
這種掛瓦方法的施工工藝流程是:放線→安裝順水條→安裝掛瓦條→安裝屋面瓦→安裝配件瓦→屋面細部。
2.2.1放線 ?
(1)確定屋頂的輪廓:在屋脊彈出中分線,盡量使屋面對稱或使兩部分平行,在屋檐往上與屋檐平行彈出第一條平等線,以確定屋檐第一層屋面瓦的位置,從而保證屋檐挑出50~75mm的位置[4]。
(2)確定排水溝的位置線:依據排水溝的輪廓(即中心線)在中心線的兩側各160mm彈出平線,此線作為安裝附加順水條的依據線。
(3)確定順水條的位置間距線:順水條間距通常控制在45cm左右,在屋檐一側位置彈一條垂直于屋檐與屋脊的直線,然后以垂直線為基準向左側或右側每隔順水條間距彈線直至屋面另一側。對于雙坡屋面,還需在山墻檐口處距檐口40mm部位增設附加順水條位置線。
(4)確定掛瓦條位置間距線:首先根據屋面坡度的大小并參照瓦片廠家的產品說明,確定屋面彩瓦的最小搭接長度。然后計算掛瓦條的間距。距正屋脊輪廓線向下彈一平行屋脊的平行線,確定上端的一排掛瓦條的位置[5]。
根據屋面檐口的形式及采用的瓦條規格確定第一排枕瓦條的規格和位置。有的工程檐口部位不設封檐而是設計出一段平檐,端頭做成上翻檐,施工中就要根據掛瓦、順水條的累加高度計算平直段的長度和第一排枕瓦條的位置。基層施工時要嚴格控制,否則基層平直段過長則屋面彩瓦無法探出檐口,或探出檐口但坡度不一致而出現翹曲,影響美觀,基層平直段過短則瓦與基層間空隙過大,起不到封檐的作用。同時第一排枕瓦條還起到微調坡度的作用。枕瓦條距離屋檐過短,屋面檐口處的第一排瓦的坡度不易保證;距離過大,則枕瓦條起不到枕瓦作用。
再分別在左右山檐邊量出檐口與屋脊的長度,兩邊長度極少相等。誤差大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基層調整——調整檐口與屋脊的平直度。
掛瓦條的間距根據不同的屋面坡度所確定的搭接長度來確定。
2.2.2順水條的安裝 ?
順水條的安裝需根據彈放的位置間距線來固定。施工時,根據順水條高度選用專用或適當規格的水泥鋼釘固定于基層,鋼釘垂直基層或稍向下傾斜進行釘設,端頭固定于基層內不應少于10mm,固定間距控制在450mm以內,以保證安裝的穩固性。施工操作中人員踩踏后順水條不產生松動、滑移。雙坡屋面檐口為坡檐的,順水條末端距離屋檐20mm,為平檐的末端至平斜交匯部位,頂端切成斜角,使其與屋脊平齊。斜屋脊兩側、排水溝等部位附加順水條依線安裝完后,在屋脊和屋檐處將其兩端與其他順水條截齊。
2.2.3掛瓦條的安裝 ?
掛瓦條的選取要規格統一,無較大偏差,其尺寸根據設計或工藝要求選用。釘掛瓦條時應選其最佳直角為上棱,并按畫線位置釘牢。掛瓦條橫向對縫接口處應交錯排列,并保證其上棱成為一直線。
2.2.4屋面瓦的安裝 ?
(1)屋檐第一層瓦位置應與第二層以上屋面瓦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因屋檐挑出50~70mm,屋檐第一層屋面瓦自然放在屋面上,此時會出現低垂。所以,在安裝屋檐第一層屋面瓦時就用掛瓦條或水泥砂漿墊起,正好與上兩層屋面瓦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屋面橫向兩端經以同樣作法后,拉水平線,開始鋪設屋檐第一層屋面瓦[6]。
(2)屋面瓦固定方式應按屋面坡度、氣候和臺風等情況而定。
(3)鋪貼第一排屋面瓦時,屋檐挑出長度為50~75mm;固定檐口掛瓦條時,屋面檐口留30mm位置。
(4)山檐預留60mm寬窄縫為安裝檐口瓦位置。
2.2.5配件瓦的安裝 ?
(1)斜脊的脊瓦鋪設:從斜屋脊的底端開始,自下而上安裝至斜屋脊頂。正屋脊瓦的鋪設自脊瓦封頭開始,并鋪至末端的脊瓦封頭瓦。所有脊瓦安裝過程中均需掛線施工,并采用脊瓦搭扣、相互咬接的形式。
(2)檐口瓦的鋪設:自山檐部位下端(檐口封瓦)開始,檐口瓦依線鋪至山檐頂并預留一塊用檐口頂瓦鋪蓋,其底部采用75mm長的鋼釘從側面固定于邊緣木條上,每片檐口瓦使用兩只螺釘固定。
(3)其他配件瓦的鋪設:三個坡向屋面交接頂端,即兩斜脊和正脊交接處,采用三向脊瓦;四個正向坡面的交接頂端,采用四向脊瓦。對于坡度較大(大于45°)的配件瓦,除采用水泥砂漿填實固定外,還應采用耐腐螺釘或雙股16號紫銅絲綁扎進行加固。
2.2.6屋面細部的處理 ?
(1)通風問題:屋面系統如需增強通風效果,可在屋面正脊、檐口挑檐主瓦與基層間、排水溝瓦與主瓦間的縫隙處,增設擋箅固定于相應部位并替代水泥砂漿嵌縫。
(2)拐角問題:突出屋面結構的連接處、轉角處,做成半徑為100mm左右的圓弧,泛水的高度不得小于250mm。
(3)屋面彩瓦必須保證上一排瓦的擋雨檐將下一排瓦的釘孔蓋住。對于排水溝部位依據設計或計算的排水溝寬度進行切割后,必須將剩余較小的瓦片重新鉆孔固定,或采用專用配件固定或采用臥鋪砂漿貼瓦的方式固定。由于屋面彩瓦片咬接處比較薄弱,施工過程中,作業人員應盡量行走在瓦片的中部以免造成瓦片邊角等部位破壞。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