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馬頭墻”,為何古建筑都用青磚不用紅磚?
點擊量:633時間:2024/11/12 14:14:08
“白墻黛瓦春使然,青磚拈花香猶在”,這是古代建筑的真實寫照,青磚綠瓦四個字足以體現古代建筑的特點。我們至今都還能看到千年前留下的古城墻,經過歲月的淘洗,那些青磚城墻顯得十分古樸,讓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韻味。而同時另一點也讓我們驚嘆不已,那就是古代的燒磚技術。不僅僅是古城墻,有不少歷朝歷代的古建筑都保存了下來,而建造它們的主體就是這青磚。然而古代明明燒得出紅磚,為什么古代建筑使用的大都是青磚呢?在我看來,這得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一、青磚自身的優越性
青磚和紅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其實青磚的建造工藝比紅磚難得多,而且它們的原料也是有差異的。紅磚主要是用粘土、頁巖以及煤矸石等原料,將它們粉碎后,混合捏成,只要在九百攝氏度的情況下就可以燒制成功。而青磚卻不一樣,它的原料主要是粘土,而且至少要到一千攝氏度才能成功。
別看九百攝氏度和一千攝氏度相比,只是相差一百攝氏度,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況下,想要將窯洞里的溫度提高一百攝氏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青磚和紅磚相比,還多了一道工序。
紅磚是用大火燒制成功后,等熄火了自然冷卻,因為窯洞里空氣流通,氧氣比較充足,所以紅磚里面的鐵元素得到充分的氧化,最終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紅色。
而青磚卻并非這樣,等到磚坯燒透后,會直接往窯洞里淋水。因為窯洞里的溫度很高,淋進去的水很快變成了水蒸氣,這樣一來就阻隔了空氣流通,不利于青磚里面的鐵氧化。而在缺氧的情況下,磚塊里面的三氧化二鐵最終還原成了氧化亞鐵,所以最終成了我們看到的青色。
青磚因為這多出來的一道工序,使得它有很好的耐風化,耐水特點。所以每當我們到旅游景點觀賞那些古代建筑物時,都能看到用青磚造成的房屋,它們歷經千年的風雨侵蝕,卻能依然屹立在我們面前,這足以展示青磚的優越性。
青磚不僅僅是抗風化和抗水能力強,它還十分堅硬,是古代防御的好材料,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古城墻幾乎都是青磚所造。
二、陰陽五行的影響
在先秦時期,陰陽五行說便十分盛行,而后在歷代發展下,還逐漸衍生出了風水之類的學說,而這也影響了古人對青磚的喜愛。
在陰陽五行的理論里,青色是屬水的,而紅色是屬火。在中國人心中,水是最高尚的美德。老子曾經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所以人們很容易便接受將青磚作為自己的住在材料。
按照陰陽五行來劃分,秦朝屬于水,所以當時的社會上的風格便是尚黑,而大秦帝國因此也使用了各種青磚來作建筑物。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的莊嚴壯觀。后來便有了一個詞,叫做秦磚漢瓦,意思就是說秦朝的磚和漢朝的瓦是最好的。所以,慢慢地青磚便逐漸流行了起來。
同時,在陰陽五行里,火主心,一般人說心火,就是指人們心里的火氣大了,心里有了煩惱??梢娺@火不是一個好東西,而紅色自然也就不會被古人選作為房屋住宅的顏色。五行相生相克,其中水剛好克火,而代表水的青色自然就更受到人們的喜愛。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代的五行、風水等因素,對青磚的發展影響很大。水生萬物,至今人們還是對于青色十分喜歡。
三、傳統審美的影響
我國古代大多數朝代都是比較喜歡素雅的風格,而這離不開儒家思想的影響。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文化變成了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而儒家思想更是對我們民族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對青磚的發展呢也有所影響。
儒家文化推崇簡樸、“中庸”,而紅磚的顏色卻是這樣的絢麗。在儒生看來,卻是過于招搖刺眼,哪里比得上青磚的穩重、莊嚴更得士大夫的歡心呢?
那么青磚好看嗎?很多人聽到儒學士大夫喜歡穩重的顏色,肯定會以為青磚是呆板木訥的樣子,十分乏味,其實并不是這樣。
雖然青磚的顏色比不上紅磚奪目,可論起“美貌”,卻是絲毫不差。古代的青磚也是有很多種,并不全是單一的青色,而是帶有各種花紋和圖案,在穩重莊嚴中不乏精致美觀。
總結
所謂“秦磚漢瓦”,青磚在中國流行了數千年,憑借的不僅僅是它耐水、耐風化以及堅硬的實用性。同樣也離不開它繁美復雜的外觀,有著眾多種類可以供世人挑選。而這些無一不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們古人勞動的結晶。而如今數千年過去,前人早已不在,我們卻能憑借那些青磚上的點點痕跡,探測千年之前發生的種種,不禁讓人感嘆不已。這些流傳至今的青磚,都是咱們歷史的見證者,見證著咱們民族的變遷發展。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