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砍磚工藝
點擊量:183時間:2025/6/26 14:57:52
砍磚工藝是中國傳統建筑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源遠流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技藝傳承。
1. 起源與發展
砍磚工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磚雕藝術的發展。中國磚雕藝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當時的瓦當、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是磚雕的早期形式。到了北宋時期,磚雕逐漸形成,并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磚雕工藝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廣泛應用于宮殿、園林、民居等建筑的裝飾。
2.材料要求
砍磚前應對磚料逐一挑選。砍磚所用磚料應符合以下要求:
a) 文物建筑外露磚墻的修繕,應使用傳統粘土青磚作為砍磚的材料。
b) 磚的規格品種應與文物建筑的原磚相符。恢復重建的項目,砍磚所用磚料應符合設計要求或古建常規作法。
c) 磚的強度應滿足使用要求。除通過質量證明文件判定外,現場可通過敲擊發出的聲音判定,有明顯啞音的磚不宜用于干擺、絲縫墻及細墁地面磚的砍磨。
d) 不應使用欠火磚或過火磚。
e) 磚的尺寸、表面平整度和棱角整齊程度等外觀質量,應能滿足加工要求。
f) 表面存在較多孔洞、砂眼和明顯裂紋的磚不宜用于干擺、絲縫墻及細墁地面磚的砍磨。
g) 含砂量較大或含有漿石籽粒、石灰籽粒的磚不宜用于干擺、絲縫墻及細墁地面磚的砍磨。 ? ? ? ? ?
3.主要工具
a) 手工工具可包括:刨子、斧子、扁子、鏨子、木敲手、磨頭、包灰尺、平尺板、直尺、方尺、八字尺、煞刀子、劃簽、盒尺、制子、磨刀石、刷子、笤帚、矩尺、小鋸、木銼、砂紙等。
b) 輔助設施可包括:砍磚棚子、磚桌子、手推車、成品庫房等。
4.淌白墻用磚砍磨操作工藝
淌白墻應使用淌白磚。淌白磚的砍磨工藝通常分淌白拉面和淌白截頭兩種:
a) 淌白拉面的工藝流程:選磚→鏟面、磨面。
b) 淌白截頭的工藝流程: 選磚→鏟面、磨面→截頭
砍磨淌白磚通常采用以下操作方法:
a) 選磚:按上述的材料要求挑選適宜砍磨的磚。選擇較完整的一個長身面或丁頭面做為看面。轉頭磚應能選出長身和丁頭兩個看面。
b) 鏟面、磨面:在選定的好面上用斧子或刨子鏟面,并用磨頭磨平。也可直接用磨頭將看面磨平。
c) 截頭:在磚的看面長度方向上,將制子與磚的一端對齊,在另一端用制子和劃簽畫直線,用扁子和木敲手沿直線打掉線外的部分。用磨頭將磚棱適當磨平順。通常只在磚的一端截頭,有特殊要求的可在磚的兩端進行。
特殊要求時,還可進行以下操作:
a) 落寬窄:對于厚度誤差較大的磚,可在磚的看面厚度方向上,將制子與磚的一邊對齊,在另一邊用制子和劃簽畫直線,用扁子和木敲手沿直線打掉線外的部分。用磨頭將磚棱適當磨平順。
b) 在磨面的基礎上,可再順磨一個肋,使磚棱更直順。
c) 在截頭的基礎上,可在磚的寬窄方向上,用制子和劃簽,一端與磚對齊,在另一端劃出直線。用扁子和木敲手打掉線外的部分,并用磨頭適當磨平,使磚的寬度更一致。
5.淌白磚的砍磨應按以下內容檢驗
a) 磚的看面宜磨平,不應留有“花羊皮”和劃痕。DB11/T 889.1—2012
b) 磚的棱角宜完整,無明顯缺棱掉角。
c) 淌白截頭或落寬窄作法的,尺寸應一致。與官磚相比,誤差不應超過 1mm。
6.質量檢驗
砍磚過程中應隨時檢驗加工質量,砍磚完成后應對成品進行檢驗。不符合要求的應予修整。
五扒皮和膀子面的砍磨應按以下內容檢驗:
a) 磚的看面應打磨平整、光潔,不應留有“花羊皮”和斧花。
b) 磚肋不應有“棒錘肋”,不應有倒包灰。
c) 磚的棱角應完整、美觀。
d) 五扒皮和膀子面砍磨加工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表 1。
7.成品保護
加工過程中應輕拿輕放,不傷棱角。
加工完成后應少挪動。運輸過程中應采取保護措施。可采用草繩捆扎或用草簾鋪墊等方法保護。
墻面磚的碼放應使好面向外,碼成空心磚柱,每 4 塊磚為一層,上下兩層磚的轉角應錯角放置,不互相壓疊。地面磚以 2 塊為一對,好面與好面相向放置。磚的碼放高度不宜超過 1.5m。
砍磚地點不應設在文物建筑的室內,也不宜設在文物建筑的周邊和庭院內。無法遠離的,應對建筑、庭院和陳設等采取封護和圍擋等保護措施。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