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斗拱除了裝飾之外,還有哪些實際意義?
點擊量:858時間:2021/11/8 17:57:11
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筑中的一種特殊構件,主要用于木結構,也稱斗拱、斗拱、斗拱、鋪作等。從柱頂、前檐、檐檁間或構架上,從上梁上挑出一層為拱形的承重結構,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拱與拱之間墊起。
關于斗拱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從橫梁上看,從橫梁上的結構變化而來;認為從橫梁上穿過的橫梁改變而形成;認為由擎檐柱演變成托挑梁的斜撐,再演化成斗拱。
斗拱的類型眾多,形狀復雜。外檐斗拱位于建筑物的外檐部分,分為柱頭、平身、角斗拱,其中轉角斗拱的結構最復雜,作用也最大。檐斗拱位于建筑物的內檐部分,分為斗拱、斗拱等。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構造方式和造型,這是很好的裝飾性構件,也是區分建筑物等級的標志,越大越豪華的宮殿建筑、佛殿建筑、神殿建筑、園林殿閣建筑等采用斗拱形式,是很好的裝飾構件,也是區別建筑物等級的標志。
除裝飾作用外,斗拱的使用對古建筑抗震起著關鍵作用。
前人在7000年前就開始使用榫卯結構,使得建筑物之間不用釘子就能互相連接,因此整個建筑構架既能承受較大負荷,又能使建筑物產生一定的變形。建筑結構在地震時的變形中吸收了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了地震的破壞力。
拱形是榫卯結合的標準構件,將屋檐均勻地托住,起到平衡穩定的作用。斗拱本身不僅起到“減震器”的作用,而且在水平方向連接的斗拱層還能將地震力傳給抗震柱,大大提高了結構的安全。
天津薊縣觀音閣(唐代)與山西應縣木塔(遼代)等木結構建筑,經多次地震后仍屹立不倒,主要歸功于唐代斗拱和榫卯設計。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