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材料青磚的磚墻砌筑藝術
點擊量:598時間:2022/5/4 9:00:35
中國的傳統建筑材料青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藝術文化。
磚出現在奴隸社會末期和封建社會初期。從戰國時期的建筑遺址中,已發現磚、方磚、欄桿磚,品種繁多,主要用于鋪地板、筑墻。磚、方磚采用模壓成型,飾以裝飾圖案,欄桿磚兩面雕刻動物圖案。那只動物蹲著,低頭,翹起尾巴。其造型簡潔生動。
秦朝使用了大量的磚。秦始皇統一后,建都,建宮,修路,建墓,燒制大量的磚。歷史上著名的阿房宮,用青磚鋪地,青磚上有各種裝飾性的紋理圖案,至今仍有珍貴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動用大量勞動力,用磚石建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城,以抵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長城氣勢磅礴,工程艱巨,用磚量巨大,歷經千年風雨仍基本完好。
真正的磚砌體建筑出現在東漢時期。當時佛教傳入中國。隨著佛教在中國的不斷發展,中國本土建筑文化與外來佛教建筑文化逐漸融合,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教建筑形式。磚塔建筑是這種建筑文化形式的重要代表。
到了宋代,所有磚砌建筑都出現了,并以“建筑法式”加以規范。青磚藝術的發展在明清時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各種砌磚技術相對成熟。比如明清古民居就很多。
磚墻,也就是青磚砌成的墻。因為青磚經過燒制,硬度高,砌筑墻體比較牢固,不易破損。起初多用于建造墓室和塔,在普通民居建筑中使用較少。直到明代,真正的磚墻才更加普遍。
中國傳統青磚建筑分為素磚建筑和泥水磚建筑。清水磚是指入窯后經過截頭、刨面、研磨的磚。反之,不出窯加工的磚叫泥水磚。素磚墻和泥水磚墻在美觀程度和施工工藝上有很大的區別。
所有沒有粉刷或飾面材料的磚墻稱為清水墻。清水砌筑磚墻需要大量的磚。青磚的規格尺寸要統一,棱角要清晰,顏色要有質感。這種青磚砌筑工藝很講究,灰縫要一致,陰陽角要鋸邊磨邊,接縫要嚴密美觀,門窗要有拱型和花型。清水墻上的磚縫用淤泥或砂漿填充,防止風雨侵入。
清水磚砌筑工藝中最講究的一種做法是干砌墻:磚與磚經水磨制后,試裝拼裝,逐層疊放后,用生石灰和糯米(糯米用水浸泡后熬成糯米糊)按6: 4的重量比拌成糯米糊,從青磚背面灌入粘結。這種青磚墻砌好后,有裂縫但沒有裂縫。多見于傳統建筑的大門、大門上方的檐墻、住宅的檻墻等。
到了明清時期,磚砌體技術分為磨磚對縫、磨磚對縫、撕白縫、用灰刀、粗砌五個明顯的等級。其中,磨磚對接和磨磚勾縫是對清水磚墻要求很高的兩種工藝做法。與素磚墻相比,泥水磚墻的施工工藝要容易得多。上面提到的主要方法是用灰刀和粗砌。灰刀是一種不用加工,用磚刀刮灰勾縫的砌磚方法。它被用于建造普通的房子。粗砌磚是一種磚不加工,不勾縫,灰縫大,多采用抹灰的墻體砌筑方法。
作為一種優質的傳統建筑材料,隨著現代生產技術的發展,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青磚的建筑技藝將得到更加豐富的展示,繼續承擔著傳承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使命。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