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磚砌用磚的分類有哪些
點擊量:802時間:2022/5/23 9:29:32
在明清時期,由于規格、工藝、產地等差異派生出不同的磚產品的名稱,常見清代青磚有城磚、停泥磚、砂滾磚、開條磚、四丁磚、斧刃磚、地趴磚、方磚、金磚等。
(1)按照磚制坯的精細程度劃分 有糙磚、沙滾磚、停泥磚、澄漿磚和金磚五種。
①糙磚:用黏土加水拌和摔打,悶一夜之后即可制坯。這種磚質地粗糙,多用在混合墻和基礎工程中。
②沙滾磚:在制坯過程中為避免黏土在速干時產生裂縫,以干沙附著在土坯表面后燒制,燒成的磚稱為沙滾磚。另外清代晚期用沙質黏土制的磚也叫沙滾磚或沙板磚。
③停泥磚:在制坯過程中要把泥漿存放較長的時間(經過凍和曬)再行制坯上窯。這種磚質地較細,按照尺寸規格可以分為城磚、大停泥磚和小停泥磚及停泥方磚等,是古建筑中常用的磚。
④澄漿磚:將制坯的過淋泥漿放在池內靜置,使砂礫沉淀,澄出上部的細泥漿經過晾曬減去水分后造坯。這種磚的質地細密,能做磨磚對縫的墻面和地面。用澄漿法還可以制作其他規格的磚,如方磚、大城磚、陡板磚等。明代臨清附近生產的澄漿城磚質地最佳,稱為臨清磚。
⑤金磚:產于蘇州,也稱京磚,在明代是專供宮殿室內鋪墁地面的大型方磚,質地極細密。在制造過程中,除各道工序工作更加仔細外,選好的泥土須經一冬一夏晾曬,制成磚坯后用油紙包封嚴密,再陰干7 個月以上,方能入窯。再經過嚴格的燒制程序后窨水出窯,燒成磚后要逐塊檢驗,表面要光潔無疵,而且敲擊時有金屬之聲,因此得名金磚。
(2)按照在建筑中的使用部位劃分 有墻身磚、地面磚、檐料子、脊料子和雜料子。
①檐料子:用于磚檐部位的磚料,如梟、混、直檐磚等。
②脊料子:用于屋脊部位的磚料,如硬瓦條、混磚、陡板磚、規矩盤子、寶頂等用料。
③雜料子:用量小但造型多變的磚料,如磚挑檐、博縫、須彌座、影壁心等用料。
(3)按照磚的形狀劃分 有條磚、方磚、異形磚(六方磚、八方磚、車輞磚、鎬楔磚)。
(4)按照磚的砍磨加工工藝劃分 墻身磚可以分為五扒皮、膀子面、三縫磚、淌白磚、六扒皮。地面磚可以分為方磚和條磚。方磚根據砍磨加工工藝可分為盒子面、八成面、金磚鋪、干過肋。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