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采光、通風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點擊量:633時間:2022/6/9 8:44:53
總體來看,中國古建筑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過如何采光,怎樣使房屋里能夠明亮,這是蓋房子的前提。
從佛寺、道觀等的殿閣來看,尤其是大雄寶殿,就覺得光線不足,不只是一個殿,基本上所有的殿閣采光亮度都不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只有前窗,前面面闊5間時,就有4個窗子,中間是大門。窗子為2米×1.5米的直欞窗,窗子小且窗欞密集遮擋陽光進入,當然對佛堂來說不必那么明亮,殿內光線暗淡給人一種神秘感。進入殿內之后,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使人們對佛更加敬仰。宗教界的各式房屋都如此,但無論怎樣來分析,光線都是不足的。例如,在石窟中光線不足,即用空窗采光。寺院、廟宇殿堂的光度不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種殿宇進深比較大,靠天然采光達不到應有的亮度。特別是北方的房屋到了冬日下午4時之后,幾乎在室內看不見東西,無法活動。尤其是陰天下雨更加黑暗。
在很多民間居住房屋中,窗子開得小。在北方,窗子越大,冬天室內越冷;在南方,窗子越大,夏日室內越熱,所以要開小窗子,開小窗子屋內必然要黑暗的。
中國古代建筑還把方向作為重要設計方式之一。蓋房子時,講究朝向,無論建設任何房屋都要講究朝向,那就是向陽,凡是造房時,主要房屋必須要向陽,即向南,向陽當然房屋內部就明亮。雖然將房屋窗子的方向朝南,但是房屋內部光線仍然可能是不足的,這是因為窗子小,而且窗格太密,影響亮度,所以西北地區一些土窯洞中也用高窗來作為采光窗。另外,古時生活簡單,在房間內部居住,主要是睡覺、休息,所以對光線的要求就沒有那樣強烈,對光度要求也就沒有那么高了。
通風對房屋建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通風,房屋內得不到良好的空氣,人們會患病,或者身體不能保持健康。中國人的祖先在設計與建設房屋時首先考慮窗子通風。各種窗子窗扇都可支開與摘下來,到冬日用窗子通風比較寒冷,即用通風孔,在建筑的墻壁上設計通風孔,由通風孔間接進風。在墻壁上做通風洞,洞口用鐵制的花格網堵住,并用以作為裝飾。地板下通風,是干闌式建筑常常用的。窯洞民居在洞邊緣有通風口,蒙古包頂部之天孔,即為通風之用。例如,在磚墻上有窗(花格窗)漏光等,這些都為通風而用。又如,門柵、窗柵、廊柵等都用于遮擋、通風之用。在民居中,南北方向與東西方向之間的窗子相對,這叫“過堂風”“穿堂風”,這也是通風的一種方法。有許多地方做硬山墻時,在山尖做通風窗,這也是通風的方法,特別是閣樓內部做梁架以通風。
本文是洛陽倍頓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
地 址:http://www.fengong8.com/wap/newShow.aspx?xwxq=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