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造園藝術家季承在《園冶》中提到:“惟廳堂廣廈中鋪一概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或一疊勝,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鋪地是用一種或幾種建筑材料對房屋內外的地面進行加工處理,使地面在實用之外更為美觀。中國早期人們習慣席地而坐,所以室內外多用地板,后來隨著家具的發展,人們漸漸改變了長久以來的跪坐習,在地面上不再注重做地板,而逐漸追求對自然形式地面的加工與美化,所以有了“鋪地”。
在古代,鋪路也分室內和室外。室內鋪地主要是為了防潮,使室內看起來更美觀,后期也越來越精致。室外鋪裝主要用于路面和散水,既防滑,又保護地面,裝飾美觀。
鋪地主要是磚、石兩大類,另外還有一類較為常見的就是磚、石、瓦等材料混鋪地面。鋪地主要以磚墁地做法為主,磚墁地有細墁地面、淌白地、金磚鋪地、糙墁地面等區別。
細墁地面做法的磚料要經過砍磨加工,加工后的磚規格統一,磚面平整光潔,用它鋪墁的地面也非常平整、潔凈、美觀,并且還比較堅固耐用。細域地而多用于室內,較為講究的建筑才將細墁磚鋪地用在室外。
淌白地做法較細墁地面要稍微簡易一些,對磚料的精細度要求稍低,鋪好后的地面與細墁地面外觀相似。。最粗糙、隨機的地面應被視為粗糙地面。磚沒有打磨,鋪好的地面不僅粗糙,磚與磚之間的縫隙也很大。
磚瓦石混合鋪地主要是從材料而言,即由磚、瓦、石組成的地面。一般來說,這種混合地板所用的磚、瓦、石材都比較少,是為了在很小的面積內拼出清晰可辨的圖案或花紋。磚、瓦、石混合鋪裝最大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因為材料多樣,經過一定的鋪設,可以變化出更多的、隨意的圖案,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鋪裝。
金磚鋪地是比細墁地面還要講究的鋪地。金磚不是金子做的磚,而是非常精細的方磚。鋪貼前需要打磨,鋪貼后需要打蠟暴露。這種方磚是皇室專門定制的,由工匠根據需要制作而成。只能用于皇家建筑,多用于重要宮殿的室內地面。
散水鋪地就是在散水位置鋪墁磚石等,或者因為磚塊和石頭是專門鋪的,所以這種小樓周圍的地面就叫散水。散水是沿前后檐、山墻、臺基等鋪設的地面。淹水不僅可以美化建筑物周圍的地面,還可以防止地基被雨水侵蝕。
甬路也就是甬路鋪地,這意味著住宅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往往是用方磚鋪設的。永路鋪的磚行大多是奇數,如一、三、五、七、九等。出行次數一般由建筑的層次決定。永路開始方便行走,顯示檔次。后來,藝術化的永路逐漸出現。人行道上的方磚常飾以雕刻,或嵌以瓷磚、瓷片、礫石等。,形成一條美麗的刻雍大道。
海墁鋪地是指在住宅庭院里,除了路鏞以外,所有的地面都是用磚鋪成的。一般海底用一塊磚,鋪砌粗糙,不如永路精細。海堤地面的砌磚方向沒有太大的講究。一般主要是為了方便雨天雨水及時從庭院流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鋪地板不僅帶來了實用功能,還慢慢被賦予了文化欣賞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特殊意義,有其可取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