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用一個詞來寫中國傳統建筑的“名片”,那一定是“青磚黛瓦”。
與皇宮紅墻的富麗堂皇相比,屬于民居的青磚建筑,既有歷史傳承的氣息,又有南方煙雨的靈氣,更與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相聯系。
京派:方方正正的規矩
四合院是京派建筑的代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北京建筑的檐角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宏偉的北京故宮相比,四合院的結構很簡單。墻壁和房屋都以青磚為主,外觀呈方形。在中軸線的對稱下,一家有一套房子,房子里的家庭和諧美好。
“云開合三千尺,霧中有百萬塔。”詩中的這個“百萬家”,就是當年無數四合院拼裝而成的城市景觀。如果我們在現代北京的四合院里,觸摸著歷經風雨洗禮的青磚墻壁,耳邊或許還能聽到歲月的呼喊聲。墻外是行人走過的街道上的煙云。
晉派:樸實沉穩的智慧
古老的青磚墻,精美的木雕,火紅的燈籠,不僅僅是電影里出現過的美好畫面,更是大多數晉派大院里的百年春秋。
“皇宮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以“喬家大院”為代表的晉代建筑能得此美譽,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晉派建筑是一個總稱,它不僅包括山西的建筑風格,還影響到寧夏、陜西、甘肅等地區的傳統民居風格。
歷史上的山西以晉商聞名天下,“喬家大院”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晉商的精神特質——斗拱飛檐的大氣,青磚素瓦的縱深,高墻寬院的穩重。晉商成功的秘訣,或許就像晉派建筑的青磚。他們一絲不茍,滿足于自己的職責。
蘇派:婉約典雅的靈魂
蘇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園林布局,如磚門樓、露瓦窗、過街建筑、高坡屋脊等。但這塊堅硬的青磚卻打造出了一條充滿柔美的建筑線條,簡潔大方,但精雕細琢的細節也隱藏著簡約表象下的優雅靈魂。
青磚綠瓦來到水鄉,逝去的時光被賦予了畫面感。“南朝四百八十殿,煙雨中多少塔。”歷史的美好陰影總是縈繞在寧靜的美景中。
偉大的普通人
除了“因地制宜”、風格各異的傳統青磚建筑遍布華北、華中、華南,在畫面中的現代建筑設計中,通過在極簡主義的院落中設置透光的青磚墻,讓現代建筑瞬間充滿了古意。歷史一路走來的青磚,總能“與時俱進”。
鏤空的曲面墻看似扭曲了空間,但仔細看,曲面是由排列整齊的青磚構成的。建筑風格從不局限于特殊的建筑材料,而普通的青磚則可以“因勢利導”。
在西式路燈和現代化住宅區的映襯下,這座青磚大院的美并不搶眼,卻完美地融入了城市的夜色,成就了小窗里的浪漫和遠處萬家燈火的溫馨。
時光倒流,2000多年前,秦煌橫掃六合,修了一條蜿蜒在群山之間的直路。大量青磚鋪在路邊,勾勒出中國古代交通工程的宏偉輪廓。
作為燒結磚的一種,青磚的主要原料是普通粘土,加水調和,擠壓,然后在磚窯中經過上千度的高溫煅燒而成。手藝千年不變,但歷經千年風雨的青磚卻能堅硬如初。
偉大的人往往來自于平凡,也愿意平凡。這就是青磚建筑的中庸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