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壁因其在門內外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類是位于大門外的影壁,是矗立在建筑群大門外,與大門有一段距離相對的一面墻。它通常位于大型建筑群的大門之外,并與大門周圍的建筑或拱門形成一個廣場。
北京故宮的寧壽宮,作為乾隆皇帝退位后居住的宮殿,自然氣魄極大。寧壽宮的第一個門黃濟門對面,矗立著一面長長的影壁,上面有九條龍,因此被稱為九龍壁,這是最大的影壁。北京北海和山西大同也有九龍壁。現在人們把它們作為獨立的大型藝術品來欣賞。實際上,它們是北海天王殿以西和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貴在大同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上的一組建筑(現已被毀)。北京頤和園東宮門前也有一道長長的影壁。它在木牌坊的后面,與周圍的建筑一起在東宮門前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廣場。除了這種宮殿建筑,一些大寺廟前也有這樣的影壁。北京白云寺、成都文淑書院、四川寶光寺門前都有影壁。南京夫子廟利用門前流淌的秦淮河作為泛池,所以門前的影壁就放在秦淮河的南面,與大門隔河相望。
二類是位于大門內的影壁。他們站在建筑群的大門里,面對著入口,與大門保持一定的距離。它們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防止進門的人對建筑內院一覽無余,起到了很好的屏障作用。因此,這種類型的影壁經常出現在帝王寢宮和民居建筑中。位于紫禁城西路的養心殿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在它的第一個大門,遵義門,在你的正前方有一個黃色的琉璃影壁。在皇宮東西兩路皇帝和妃子居住的院落里,也有許多木制和石制的影壁。這種影壁更多的出現在北方四合院里。位于大門內,正對入口,單獨為短墻或以四合院廂房的山墻為影壁。這種形式已經成為四邊形的標準模式。在一些四合院里,有一面影壁正對著院門,讓四合院內的環境更加寧靜。
三類是大門兩側設置的影壁。影壁不僅有屏障的作用,還有裝飾的作用,所以有時在大門兩側設置影壁,增加入口的氣勢。故宮內廷的大門是干明的,規模自然不能超過外院的大門。因此,開口的寬度、屋頂的形式和平臺的高度都低于大門。但又要保持相當的氣勢,于是在大門兩側各立了一道影壁,呈左右八字形,與大門形成一個整體。故宮的齋宮大門、養心門、御花園天一門兩側都增加了這種影壁,但這種影壁不再是獨立的而是與大門連在一起,成為大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據建造影壁所用的材料,可分為磚影壁、石影壁、釉面影壁和少量木影壁。磚砌影壁是最常見的,都是從上到下用磚砌成,有些精致的大型磚砌影壁是用石材代替影壁的基礎部分,使影壁更堅固,更穩固。在磚影壁外面貼玻璃就成了玻璃影壁。石頭做的影壁不多,因為加工費時。至于木影壁,因為木材經不起日曬雨淋,所以更是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