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化的內(nèi)涵很廣泛,古代建筑文化作為與建筑本身相關的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一座建筑不僅僅涉及工程技術、建筑材料,它的建成還經(jīng)過了人們的思考——它體現(xiàn)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思維方式,是具有美學、文學、藝術、歷史、文化等價值的綜合藝術,所以說建筑展示著一定的工程技術,還蘊含著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建筑對人們的生活有直接意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直接的淵源。因此,若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古建筑,那就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近年來,建筑與文化方面的文章、專著在世界上非常多,已成為一項熱門話題。
中國古建筑的精華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無論是從設計與施工,還是從總體布局到藝術裝修等都有其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構造、裝飾、裝修、處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處。古為今用,就是對建筑特點的運用。
那么,當今進行建筑設計時,如何運用古代建筑的精華呢?這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前些年,一些大型建筑單純追求形式,只運用了大屋頂、斗拱等,其實大屋頂與斗拱只是古建筑中的一部分。
我認為,下列一些東西可以運用,也就是古代建筑的特色。如大收分柱、直欞窗、明廊、敞廳、月梁、丁頭拱、一斗三升、庇檐、搭子、美人靠、廊板、短樁式基座、雀替、垂蓮柱、雙扇板門、徹上明造、懸山頂、博風板、鏡牌、替木、繳背、藻井、穹隆、疊澀式、覆斗式、影壁、碑刻廊院、中軸線對稱式、屏門、扇、八卦門、小亭子、小樓閣、烏頭門、臺階、蓮節(jié)柱、檐頂、眼籠窗、平棋、天宮樓閣、長廊、飛廊、斜廊、欄桿、大過梁等。這些不一定都做清式,還可以采用一些漢、宋、遼、金及明代的建筑風格和特征,這樣就更加豐富多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