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中國古代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磚雕就是這音樂中最美的旋律和樂章。磚雕,俗稱“苦工”,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它是由陶器、石雕等技法發展而來,廣泛應用于中國傳統建筑中,從而形成具有民族風格的磚雕藝術。磚雕以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制作而成,清新質樸,獨具匠心。
磚雕藝術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傳統古建筑藝術自古就有“秦磚漢瓦”之說。中國最早的磚產于周朝。春秋時期,磚雕技術開始出現。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使用和木紋加工技術的進步,許多建筑已經大量使用青磚和城磚。在漢代,磚拱頂被用來取代傳統的木梁墓。南北朝磚雕藝術的典型代表是佛教建筑,最好建造檐密的磚塔。宋代是磚雕裝飾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磚仿木結構風格高度成熟。北宋遼金地區出現了大量磚木結構墓葬。其磚雕規模宏大,技法成熟,題材豐富,體現了北方游牧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山西晉南出土的50多座金代磚墓,在形制、構件等方面都大大超出了禮制的標準。,他們的裝飾風格是大膽和廣泛的。它們是歷史上唯一能與后妃墓相媲美的貴族墓,也是建筑與磚雕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稷山(早期)馬村段墓、侯馬(晚期)董適墓等磚墓就是其中的典型。自清朝中期以來,佛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中的磚雕都趨于復雜。
磚雕以中國青磚為基礎,是一種特殊的建筑裝飾雕塑形式。建筑物外的門樓、門道、憑證、護墻、谷倉、山花、氣孔、煙囪、屋頂等。都是裝修的重點。根據建筑物的需要,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桃形、梯形、圓形和其他不規則形狀等。,工匠們可以在這有限的空間里為所欲為。磚雕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民間故事、吉祥圖案、花草樹木都可以作為表現題材,運用象征、隱喻等藝術手法賦予磚雕一定的內涵。
磚雕藝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風格、技法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由于南北之間的地域和文化差異。江南民居磚雕風格纖巧,精雕細琢,空間層次豐富,意境深遠,充滿文人意趣。北方的磚雕構圖、紋飾、刀法都很飽滿,粗獷豪放。嶺南地區的民居磚雕技法更自由,體裁更豐富,富有民間趣味。
山西民居大量使用磚雕,與晉商崛起密切相關。尤其是明末清初的二百年間,晉商經濟繁榮之后,回鄉建房似乎成了一種風氣。他們開始注重建筑規模和雕刻裝飾,使得原本只用于宮殿、寺廟等建筑的磚雕進入了民居。磚雕裝飾多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借代、比喻、類比、諧音等方式傳達吉祥寓意,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庭興旺的希望,對富裕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磚雕的裝飾圖案,包括人物、神、鳥、動物、花卉、山水、器皿、織錦鶴的人物等,運用借代、比喻、類比、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主題包括祈求吉祥、倫理教化、驅邪避禍等。
山西磚雕藝術細膩復雜,重情節、重構圖,線條流暢,形象生動飽滿,雕刻層次復雜分明,藝術欣賞性強。而且磚雕圖案的材料相當廣泛,可謂是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縱觀山西古民居的磚雕,其題材主要有以下幾種:
各類故事人物:有“二仙和諧”、“八仙過海”、“劉海戲中金蟾”等神話人物,有“桃園三界”、“采玉鐲”等戲曲人物,有“五子奪魁”、“五子入寶”等兒童游戲人物,有“燕山嬌子”、“陶淵明戀菊”等古典文人民間吉祥動物圖片:如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松鶴長壽、五福(蝙蝠)慶壽、麒麟送子、三羊(羊)造泰運、猴急(猴)馬上、和民間植物:四季花——春牡丹(富貴花)、夏荷花(純潔美麗花)、秋菊花、冬梅花等。花中君子——梅、蘭、竹、菊;象征多子多孫的“百粒葡萄”和“生貴子的蓮花”;四果——石榴(留)、佛手(福壽)、仙桃、香園(圓);象征長壽的靈芝、松柏等圖案,充分表達了屋主崇尚道德修養、追求吉祥幸福生活的傳統思想。
民間傳統圖案多種多樣:伏伏紋、流云紋、花卉紋、波浪紋、龜背紋等。還有其他的,比如暗八仙(八仙的器具)、慶忌如意(諧音吉祥喜慶如意)、齊秦字畫、文房四寶、香爐寶鼎、平(瓶)安(案)如意等。
刻有各種各樣的隸書、篆書和其他文字,包括符、陸、壽、以及、東大等磚雕。再如祁縣喬家大院有《百壽圖》、《盛粉珍》兩大磚雕,典型的書法、文學。
此外,還有許多以“組圖”形式巧妙組合的情節連貫、形象生動的圖畫,如《四逃圖》、《二十四孝圖》等,以及其他文學故事、戲劇故事、民俗、童話、民間傳說等的一些雕刻。
山西民間磚雕以其完整、精美、莊重、大方的藝術風格而聞名。這些磚雕構思巧妙,工藝精湛,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多變,景物分明,體現了磚雕工匠精湛的藝術造詣。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山西民居彩磚雕刻造型優美,技藝高超,風格多樣。雖然歷經滄桑,但依然流傳至今。通過傳統技藝向人們傳達豐富的社會、歷史和人文信息,具有很高的藝術、歷史和科學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