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山山墻的外立面,由下堿、上身、山尖、拔檐博縫四部分組成,平臺房子的山墻沒有山尖和拔檐博縫,上身以上做磚掛檐和磚檐。各部分的作法形式各不相同。下堿、上身的邊角與中間部位的作法也常常不同。硬山山墻的外立面形式變化較多。
1、下堿作法
下堿又叫下肩或裙肩,屬山墻下面的一段。其高度可按檐柱高的3/10初步確定,再核下堿磚的層數(shù)和磚的規(guī)格確定,磚的層數(shù)應(yīng)為單數(shù)(有壓面、腰線石的除外)。習慣上不超過13層。下堿多用磚壘加石灰砌,砌法有干擺、三七縫、十字縫等。
下堿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組成:
(1)主體外墻砌筑時,沿墻高放置U型鋼筋;墻面采用無機保溫砂漿(加防水劑)抹面;
(2)沿墻面設(shè)置鋼筋網(wǎng)片,與預留U型鋼筋拉結(jié),并在階條石上彈出青磚外邊線;
(3)根據(jù)邊線砌筑青磚墻,砌筑方式主要采用十字縫絲縫、三順一丁絲縫做法。內(nèi)外墻體之間設(shè)置鋼筋網(wǎng)拉結(jié)層。拉結(jié)鋼筋呈三角形,兩腳與內(nèi)側(cè)鋼筋網(wǎng)拉結(jié),平放于磚墻內(nèi),縱橫間距設(shè)置不超過500mm,墻長方向設(shè)置2根A6通長拉墻鋼筋,沿墻高不超過500mm設(shè)置一道。加氣混凝土墻與小停泥磚墻之間夾縫采用灌漿的方式進行填補。
(4)勾縫與擦縫
灰縫要求橫平豎直,深淺一致,灰縫光順,接槎自然,無明顯裂縫、缺灰、后口空虛,臥縫與豎縫接槎無搭痕。砌筑完成后可用順直細木條襯托勾縫。立縫過窄或磚棱不方,要用小刀開縫,并抹入灰漿。灰縫過大,可用磚粉末進行修補。灰縫勾完,灰漿沒有徹底凝固時用刷子、掃帚將墻面掃干凈。
(5)角柱石
下堿通常以角柱石為封頭,排磚時首先從中間起手,采用三順一丁作法時以“座山丁”起手(“座山丁”是指在正對正脊的地方每隔一層放一塊丁頭)。
(6)在下堿外立面正對柱根的位置,砌置一塊“透風”磚,在檐柱、金柱和中柱處均要放置。透風磚寬高比約為3:5,根據(jù)下堿使用的砌筑材料不同,透風磚的砌置位置也不同。采用停泥磚等小磚砌筑時,放置在第二層之上,采用城磚砌筑是,放置在第一層之上。
2、上身作法
(1)上身是指山墻下堿以上,山尖以下的1/3部分。其墻厚度比下堿墻厚度稍薄,里、外皮下堿都為整磚露明時,里、外皮上身都應(yīng)退花堿(“花堿”是指里、外皮退進的部分),退進尺寸一般1/10-1/6磚厚。
(2)上身砌法和用料一般應(yīng)比下堿稍糙。特別講究的作法,上身也很講究。里皮的用料和砌法可比外皮粗糙。
(3)上身砌筑排磚方式與下堿相同,在正對脊中先放座山丁,然后向兩邊趕排,兩端允許非整磚,但不允許小于丁磚寬度。通常和下堿一樣采用三順一丁或十字縫作法。
3、山尖作法
山尖是山墻最上面的1/3部分。其形狀一般為三角形。其形式包括鐃鈸式、琵琶式、尖山式、圓山式等。
尖山式山尖,其山尖拔檐以下的部分與上身作法相同。其做法先在脊檁或扶脊木上皮順檁釘一根平尺板,將立線栓在平板尺與上身下端之間,這根立線為座山丁的垂直中線,再拴好兩道槎子線。因為山尖呈三角形,上一層兩端都要比下一層退進若干,退的角度隨槎子線,同時留出拔檐磚和博縫磚位。根據(jù)通線砌筑山墻拔檐下最后一匹磚。根據(jù)線的流線,在墻上擺活,邊切邊砌,山尖收為八字邊。
4、拔檐與博縫的作法
山尖之上即為兩層拔檐與博縫磚。磚檐的用料、砌法與山墻下堿相同。博縫的種類有方磚博縫、三才博縫、陡板博縫和散裝博縫。
(1)拔檐操作要點:
磚檐的安砌叫做“下檐子”。敲完山尖后,先用灰把山尖的囊抹平順,然后開始下兩層拔檐磚尺寸同盤頭(盤頭是指墀頭出檐至連檐的部分)。兩層拔檐在墀頭稍子處與兩層盤頭交圈。磚檐前坡壓后坡,磚的排列形式及砌法均與下堿相同,然后用麻刀灰將磚檐后口抹嚴實。第一層出墻面1.5公分,第二層拔檐出第一層拔檐1.5公分(為混磚)。青磚墻與主體磚墻之間采用砂漿灌填。
(2)博縫操作要點(以散裝博縫為例):
在山尖墻上,先鋪一層板瓦,要求瓦口內(nèi)灰漿密實飽滿,瓦出磚墻面20mm。山尖部分的瓦鋪蓋成圓弧形,可以將瓦砍制拼接成圓弧。在鋪好的瓦面上平鋪一層青磚,青磚超出瓦面邊緣20mm,磚瓦縫隙灰漿密實,瓦口壓緊抹光,山尖部分砍制圓弧狀。
在磚面上鋪一層仰合瓦,蓋瓦與底瓦搭接40~60mm,瓦口內(nèi)要求灰漿密實,底瓦坐灰密實,瓦口灰漿壓緊抹光。
5、墀頭的作法
墀頭可分成三個部分:下堿、上身和盤頭(梢子)。墀頭高低由構(gòu)架決定,通高是臺明上皮至望板上皮。墀頭看面的寬度一般為1.6倍檐柱徑,盤頭出檐尺寸一般為8/10柱徑。
盤頭自下往上逐層為:荷葉墩、半混、爐口、梟、頭層盤頭、二層盤頭和戧檐。
墀頭盤頭施工之前,根據(jù)圖紙要求做出磨具,在下邊切磚打磨,進行擺活。
擺活完成后,將制作的模型放置在磚墻上,根據(jù)模型砌筑。每砌筑300mm,進行一次灌漿。
墀頭如做磚雕,一般集中在梢子附近。墀頭磚雕常位于頭層盤頭和二層盤頭處,或是荷葉墩也做磚雕。
硬山山墻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一種山墻形式,也是外立面形式的變化較多得一種山墻形式。如何更好地了解其各部位的含義及作法,對仿古建筑施工有著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