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仿古建筑發展很好。仿古建筑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建筑形式,還可以反映我們的文化特色。它的獨特魅力被重新審視。仿古建筑設計逐漸成為整個建筑領域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對于仿古建筑的設計,目前還沒有嚴格系統的規定,因為它只是一種設計理念,而不是一種單獨的建筑形式。所以在仿古建筑的設計中,基本遵循普通建筑設計的基本理論,結合仿古建筑的特點。總的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總設計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體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可以采用花園式布局和軸線式布局。
1)花園布局
園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一種重要的設計形式。中國傳統建筑對山水有很強的依賴性。園林布局可分為兩種:繞山繞水和穿山過水。圍繞山水是建筑布局設計的中心,建筑圍繞山水。這種設計的典型例子是頤和園。這種設計的精妙之處在于整個建筑群與水的有機聯系,游客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俯瞰景觀的中心。
2)軸線布局
這是基于中國傳統建筑的標準設計形式:軸線對稱,建筑中間由道路或建筑形成一條中軸線,相關建筑依次圍繞軸線排列。這是仿古建筑中常見的布局形式。故宮、祠堂等很多建筑都采用了這種布局形式,上海世博會四館也借鑒了這種設計理念,而圓明園新園、橫店影視城等現代仿古建筑區都采用了軸線布局設計,游客在其中有強烈的復古感。
2、施工設計
建筑基本布局完成后,就要開始建筑的詳細設計了。細部設計是仿古建筑設計的靈魂,可以使整個建筑形象豐滿。一般來說,它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形態設計
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式分類非常明顯,包括亭、堂、院、塔等。建筑形式設計步驟主要是參考中國傳統建筑的主要形式,設計仿古建筑的細部。其核心是將各種傳統設計元素有機整合,建立一個主設計形態,然后將其他元素加載其中。比如,我們可以確定“四合院”是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建筑設計中,庭院將是建筑的構成子單元,其他如廳堂、亭臺等元素將被添加到每個子單元中。這種設計使我們的建筑既豐富又有核心。
2)加強仿古元素與現代元素的融合。
仿古建筑畢竟不是古建筑,古建筑在現代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現在很多仿古建筑其實是在現代建筑中加載了仿古元素,北京西站就是一個例子。北京西站是一座現代建筑,但建筑的屋頂采用了中國傳統的琉璃瓦和亭臺樓閣處理,這使得北京西站成為現代元素和仿古元素完美融合的典型案例。同時也可以在裝修中加入仿古元素,通過鏤空、雕刻、廳堂布局等形式體現仿古的形式。同時具有現代裝修的豪華感,視覺效果會很好。
3、仿古建筑材料設計
我國傳統建筑主要采用磚木結構,這使得我國傳統建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耐火防腐性差,使用壽命短,安全隱患大。另一方面,現代木材資源匱乏,大量使用木材既不經濟也不環保,所以材料的設計也是仿古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可以用現澆混凝土做柱,用細木工板包裹,然后打磨粉刷。這樣既滿足了木柱的視覺效果,又節約了木材,增強了強度。
而大型的塔式、寺廟式仿古建筑完全可以用鋼筋混凝土構成建筑主體,建筑外部可以用清水混凝土勾縫或用仿古磚覆蓋,達到仿古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室內細節加強仿古設計,主要是匾額、廳堂走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應用。在設計中,我們可以按照傳統建筑中的廳、廳、室的格局來布置具有傳統意義的家具和裝飾品,這樣可以大大增強仿古建筑的細節效果。
總之,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仿古建筑是一種建筑形式,要求我們善于總結和傳播傳統建筑設計的精髓。用現代的技術和材料來表達它,可以促進仿古建筑的發展,也可以讓我們的建筑更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