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磚青瓦生產廠家闡述中國古建筑——瓦件
原始土屋階段還無法生產出瓦件,夏、商時代雖然已經脫離了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社會,但建筑的發展是依技術與藝術的發展逐漸積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此時還沒有“瓦”的出現,所以即使貴為帝王,依然多為“土筑草覆”,較為低級、原始。當然,在建筑結構上是趨于完整的。
經過周代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瓦”開始廣泛用于宮殿建筑。同時,各諸侯、霸主開始競相營造高臺宮室,如戰國時的齊都臨淄城、趙都邯鄲城中,都有高臺宮室遺址。高臺是由夯土筑成。臺上為木構建筑,這與屋頂瓦料結合,使宮殿建筑終于擺脫了原始的土屋狀態。
瓦件的屋面做法
瓦的產生還是比較早的,這從《史記》中就可以得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秦軍鼓噪勒兵,武安星瓦盡振”的描寫,這就清楚地說明在戰國時代瓦已有所應用,并且還較為普遍。后來,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瓦出現了多種材料類型,包括有青瓦、銅瓦、金瓦、鐵瓦、明瓦等。
1、青瓦
青瓦是不上釉的普通的青灰色的瓦,清代官式名稱為布瓦,一般也叫片瓦,它是用泥上燒制而成。青瓦可以做成板瓦形式,也可以做成筒瓦形式。
筒瓦屋面
筒瓦與板瓦的區別是橫斷面呈半圓形。在給建筑物的屋頂鋪瓦時,將板瓦的凹面向上順著屋頂的坡面疊放,上一塊大約壓著下一塊的十分之七,從下至上擺成一條溝,每一列板瓦擺出的溝與溝并列,溝與溝之間自然也形成一條縫。如果是小式瓦作,則在縫上覆以同樣的板瓦,如果是大式瓦作,則在縫上覆蓋筒瓦。
根據現有資料推斷,筒瓦的出現晚于板瓦。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對瓦的使用也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官和高于官建筑的房屋,才能使用筒瓦,當然也可以使用板瓦,而普通民居只能用板瓦而不準用筒瓦。不過,到了封建末期,這種情況有所改變。
仰瓦屋面
仰瓦就是在鋪設建筑屋面的時候,將瓦的凹面向上,或者說,建筑屋面凹面向上的瓦,就稱為“仰瓦”。仰瓦一般不用筒瓦形式。
仰合瓦屋面
仰合瓦也稱“仰合瓦蓋瓦頂”。其形象就是板瓦和筒瓦或者板瓦和板瓦相對鋪設,形成相合之勢。在實際操作時,是先將仰瓦凹面朝上一列一列鋪在苫背上,然后在一列一列的仰瓦和仰瓦之間覆以蓋瓦(即合瓦),仰瓦和合瓦合稱“仰合瓦。
2、金瓦、鐵瓦、魚鱗瓦
金瓦是在銅片上包赤金的瓦片,釘在屋頂望板上,清代常將它用于喇麻建筑。而《舊唐書﹒王晉傳》載:“五臺山有金閣寺,鏤銅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也是將金瓦用在寺廟建筑上。此外,銅片和鐵片也多是用在廟宇建筑上,極少見于民居。
魚鱗瓦就是瓦片形狀有若魚鱗,與普遍常見的近似方形或長方形的瓦不同,瓦形線條更為優美。用魚鱗瓦鋪設屋面,一樣整齊有序,又顯得特別。魚鱗瓦鋪設屋頂的建筑實例并不多見,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須彌福壽之廟內,其主體妙高莊嚴殿的殿頂就覆蓋著魚鱗瓦,而且是銅質鎏金魚鱗瓦,耀眼奪目。
3、明瓦
明瓦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瓦,它是用蠣、蚌之類的殼磨制成的薄片,多嵌在窗戶和天棚上,通透明亮,利于采光。
4、琉璃瓦
琉璃瓦是富麗堂皇的代名詞,因材料堅固、色彩鮮艷、釉色光潤,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驕子。
我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筑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
5、石板瓦
石板瓦本是石片面,并非瓦,由于是鋪設在屋面上作為瓦件使用,并且作用等同瓦件,所以稱為“瓦”。石板瓦的做法是將小塊較規整的薄石片有序地排列在屋面上,它是一種民間建筑中使用的瓦作。用石板瓦鋪設屋面的建筑稱為“石板房”。
6、朝鮮族瓦、緬瓦
朝鮮族瓦就是朝鮮族民居等建筑中使用的一種瓦。朝鮮族瓦的形體一般大于漢族建筑中使用的瓦。朝鮮族瓦在鋪設時常常在戧脊與正脊處使用堆砌法,層層疊疊,形成一個高高的、的脊端,造型特別。
緬瓦是我國云南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和寺廟中使用的一種瓦。緬瓦的特點是:其斷面幾乎為一條直線,而平面近似方形。
游覽中國傳統建筑,不管是青磚黛瓦的普通民居,還是碧瓦朱甍的宮闕,瓦都是傳統建筑審美的重要內容。瓦上四季,是時間不斷向前推移的見證,也是青瓦漸漸消失的腳步印記。
中國人常說:有瓦遮頭便是家。這并不是隨口一說的古語,而是在千來的時間見證下,對“瓦”作出的真摯的肯定與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