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jù)構造的方式,屋頂本來是橫平豎直的幾何形,都是直線的。但是中國的宮殿、廟寺、佛寺等的主要殿閣,屋頂都做出曲線,就連四合院平房,屋頂也多多少少帶有曲線。這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個特點。
曲線當然比直線美,在房屋上運用曲線,能達到增加建筑美觀的效果。例如,“檐平脊正”是對建筑的要求,而裝飾藝術則在這個基礎上開始運用。檐宇的線條應該是筆直的,但若做起兩端必然運用曲線使它翹起,構成一種曲線美;屋脊本來也是又平又直,但是運用曲線的結果,是將兩端也盡量升起,翹起來,成為曲線美;廡殿頂和歇山式頂四個面的轉角脊,也做出曲線,構成所謂“推山”;在屋面雙坡或四坡本來也是應當做得平而且直,但實際上這些都運用了曲面,將平直的坡度做成曲坡屋頂?shù)乃膫€角,還運用曲線,將四個角盡力向上翹起,構成曲坡翹角。
總的來看,這樣做可使一座房屋顯得輕快而美觀,柔和,有韻律感,不僅生動活潑、美觀大方,而且還可以表現(xiàn)出很強的藝術性。同樣,如果用一個直角的房屋來對比,就會覺得直角的房屋既生硬又呆板,沒有什么美可言。善于運用曲線達到美的效果,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之一。除此之外,曲線還表現(xiàn)在圓柱、斗拱、梁枋、墩柱、彩畫、壁畫等方面。所以說,中國古代建筑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學問。如果單純用直線條,或單純用曲線條,都會存在一定的缺憾,只有二者互相結合,互相表現(xiàn),才是成功的。中國古代建筑上的曲線美,對曲線之運用是大膽的,哪個國家也比不上。
“鉤心斗角”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建筑的。中國古代建筑檐角高高翹起,諸角直指宮室的中心,叫作“鉤心”,所謂“心”即宮室的中心;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作“斗角”。原出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注:“或樓或閣,各因地勢而環(huán)抱其間。屋心聚處如鉤,屋角相湊若斗。”其本意指宮室建筑內外結構精巧嚴整,后來才漸漸衍生出各用心機、明爭暗斗的意思來。
|